段永平是我截止到目前最佩服的企業家和投資人,有的人段永平是學的巴菲特,確實不假,但巴菲特的東西我看不太懂,段永平的東西簡單但不容易,我可以看的懂,并且可以實踐應用。
我想說段永平的幾個觀點,也許你就會對段永平很感興趣了。
1)貌似是國內隱藏的首富,當時投資網易至少有100倍的收益,目前僅投資茅臺和蘋果,也有10倍左右的收益;
2)親手創建小霸王和步步高兩個品牌,OPPO、VIVO、拼多多、甚至網易都是段的真傳,具體可以看網易丁磊、拼多多黃崢的采訪,都可以看的出來“本分+平常心、做正確的事以及把事做正確的”思維;
3)號稱傳奇還活躍在一線,每個人都可以近距離接觸,雪球依然活躍,ID:大道無形我有形;
4)最早學習段永平并且堅持下來的價值投資愛好者,現在至少是千萬富翁,更可怕的是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好,實現了自己的階層跨越。
最最重要的是我學習了半年,讓我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極大的提高。
下文是一個記者的采訪,年代比較久遠,但每次閱讀都有很新的感受。
他親手創造過小霸王和步步高兩個品牌。成功竟然可以復制,這在中國企業中是少有的例外。作為一個知識型企業家,他的外表氣質和言語風格給人的感覺是鋒芒畢露,但是他的企業經營理念卻是一種平常心。這是一個有趣的反差。
企業哪一方面最重要?最弱的那個方面最重要!
記者:從小霸王到步步高,你似乎已經找到了做企業的規律,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發現?
段永平:每個人都想從我這里聽到新奇的故事。我說真話人們可能不相信。其實做企業真的是這樣,99%的汗水+1%的靈感,我稱之為平常心。
運動員之所以會出成績,絕不在于現場哪個動作漂亮,哪個球進得好。在于他們每天練八個小時,一年年練。當冠軍之路怎么走?一天練十個小時,一練練十幾年。你一聽,可能會說,這么簡單,誰都會。是的,誰都會,但是真的誰都做得到嗎?中國乒乓球這么普及,但是象我說的這樣每天練八個小時,一練練十幾年的可能只有幾千人。到最后冠軍級的選手可能只有幾十人。到這個時候,運氣天賦才會起作用。如果沒有前面的條件,你連比賽的資格都沒有。(絕大多數人都到不了拼天賦的地步。)
做企業的平常心是什么?很簡單,練好基本功,賺該賺的錢,不騙消費者。聽起來又很簡單,但是真的能做到又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質量就是基本功。產品的品質不是檢驗出來的,也不是生產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做好品質其實很難,質量不是開一個會,引起一套管理系統就可以了。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我們每年光是請品質管理顧問就花費數百萬元,部長以上離職培訓時間每人超過100小時。企業基本功還包括企業生產、管理、營銷等系統平衡發展。企業里不同的部分組成一個桶,某一塊板太長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是浪費;太短,要補上。有的企業營銷方面的確很長,但是那只能叫一塊板,是不能當作桶來用的。如果一定要問企業哪一方面最重要,我只能告訴你:最弱的那個方面最重要。
說到賺該賺的錢,難道有不該賺的錢嗎?我們有“三不賺”:違法的錢不賺,有違道德的錢不賺,超過自己能力的錢不賺。前面兩個很容易理解,第三個,我拿開車來比方。企業跟賽車手不一樣,賽車手撞了車只要人沒事,明天會有另一輛車開。我們做企業不一樣,哪怕你個人不怕死,但是你只有一輛車,也就是說企業只有一個,今天撞了車,明天就再沒有車開了。所謂不騙消費者,說是把每個消費者都當作聰明人就行了。
企業該以什么樣的速度發展?要看車況、路況與司機狀態!
記者:你剛才講到開車的例子,我理解的就是不冒險。可也有人認為對企業來講速度才是安全的保證。你認為什么樣的速度開車才是平常心?
段永平:所謂平常心開車不是讓你慢,是不能過快。停在那里肯定是不行的。開車開多快是最合適的?不是用速度來衡量,而是用心態來衡量。很多人超過自己的能力在開快車,這就很危險。比如在高速公路上,是不是一定要開快車?不一定。很多人習慣開快車,一次不一定有事,但是你經常開快車,甚至時時開快車,你出問題的概率就高了。本分不意味著就是要慢,而是強調要安全。在安全的情況下選擇最快。
我開車的時候,用了一個辦法就是設一個上限,限速150公里每小時。我的車可以開250公里,我偶爾也開過,但是只限于尋求一下刺激而已。我每天上班正常速度開車用半個小時,如果我開快車,只用20分鐘。從眼前看是快了,但是如果每天都這樣,可能會有一天你就上不了班了,或者永遠不能上班了。這是不合算的。你的技術、你的車況你自己最清楚,不能和別人比。你的企業該以多快的速度發展,只有你自己知道。另外,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就一定要開快車嗎?不一定。要看車況,看路況,看司機本人的狀態。在安全的情況下選一個適當的速度,這就是平常心。
非要請施瓦辛格拍廣告?請國際明星“為了省錢”!
記者:步步高在廣告的表現上是很有出位的,比如步步高1998年、1999年是央視實際的“標王”(按實際投放額計),比如請李連杰、施瓦辛格拍廣告,這也是一種平常心嗎?
段永平:是不是平常心的分別,就是是否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們為什么去央視投廣告?因為我們企業實力不強,錢少,只能集中投放;為什么請施瓦辛格?也是為了省錢。請合適的明星可以提高廣告的投放效率。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從實際效率提高的比例大于請明星在廣告費中所占的比例,請明星就是省錢的。
去央視投標,我們也很理智的,每一次投標都是計算過,覺得合算才去投的。有的企業一高興就舉牌,我們不是這樣。比如說1998年那一次,有人說我和胡志標爭,其實我沒和他爭。在我的心目中,這個位置、這個時間段值2個億,超過2個億我就不要了。
同樣的錢我可花在別的地方,達到更好的效果。在我的思想里,廣告是一項技術而不是一項藝術。我們每次投標都沒有把它當作一次公關策劃項目來炒,你看不管我投了多少錢,我從來不開新聞發布會的。這只是我們的一個廣告安排,一項營銷策略。如果說我花了那么多錢還興高彩烈地到處宣傳,那是不正常的。我從來不干頭腦一發熱就舉了牌的事。今年投標你也看見了,我們是以去年第一季度的價格來比的,一投發現便宜了,馬上決定多買一些。如果廣告投放上不理智,最終吃虧的還是企業。
焉知你不是第一個吃河豚?“敢為天下后”也是一種創新!
記者:你曾對媒體談過你做企業“敢為天下后”,是不是有些太保守了呢?畢竟我們是一個強調創新的時代。
段永平:當所有的人都講“敢為天下先”的時候,我講“敢為天下后”你不覺得是一種創新嗎?當然,這絕不是嘩眾取寵,說說而已。我們做企業,不講假話。講假話對企業會造成很大的殺傷力。講假話的壞處在于不僅是你騙了人,而且講得多了你會以為自己就是那么強大的。但是我們自己非常清楚,與大企業相比,特別與國際上的做了上百年的大企業相比,我們還很小,很弱。
按國際上的標準,50億美元以下就是小企業。我們步步高也是小企業。西方的企業干了上百年,我們的時間很短。對于很多東西,比如什么是對、什么是不對,我們搞不清楚,怎么辦?我們學。怎么學?很簡單,別人不做的事情,我們也不做。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們企業做廣告,支出很多廣告代理費。有人跟我說,為什么不自己開家廣告公司?這個是誰都想得到的。但是我發現世界上的大企業都不成立自己的廣告公司。為什么?不知道。
但是反過來想,如果企業自己的廣告公司可以做得好做得大的話,那現在全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就是可口可樂廣告公司。我相信,他們早年也嘗試過,后來發現這樣做是不對的,才放棄了這條路。我不做,不是因為我試過了,而是因為我學到了。創新使你可能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你怎么知道你不是第一個吃河豚的人?
作為個人,我是一個很有好奇心的人,愿意嘗試一切新東西。但是做企業,你必須保持平常心。敢為天下先,打架都要找對手,更何況辦企業。一個中國地方性的籃球隊與美國NBA打場比賽,獲勝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做企業是同樣的道理。
手機的“入場券”是5億~10億人民幣,如果我們此刻進入,會是一場噩夢!
記者:由于中國整體工業水平的差距,絕大多數中國特別是家電企業還是處在一種跟蹤模仿的階段,只是他們不愿意承認罷了。是否心甘情愿,就更不得而知了。
段永平:我認為我的心態很好,怎么做,就怎么說。我們的企業跟外面的相比實在太小了,不可能開發出什么世界領先的高科技產品,只能買人家的技術。你看世界級的大公司象索尼一年幾百億美元的營業額,研發費用幾十個億美元。比我們國內任何一家家電企業的營業額還要多。我們簡直不可想象。國內企業就算你哪一年達到了,但是人家已經積累了幾十年了。我們的媒介老想讓我們企業去掌握核心技術,但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的企業都在講創新、領先,其實都是在跟著學。
但是后有后的好處。第一可以避免風險。一項新技術(比如說一個芯片)出來了,可以有很多產品;哪一個有市場前景?不知道。要調研要花很多錢。有時調查出來也不是那么準確的。比如你問一個消費者:“這個東西好不好?”他說好。“出來后買不買?”他說買。你問他“多少錢會買?”他說1 000元。可是產品出來后,他不買了,因為覺得另一個產品更好。或者,認為1 000元太貴了,500元還差不多。所以先行者是要冒很大風險的。我們要進入一個新產品市場時,會問自己幾個問題:這個產品的市場前景如何?我們在行業里的地位?能不能站穩腳跟?有沒有潛在的實力?有沒有精力?成本如何?投入產出比如何?
我們1997年底才進入VCD市場,當時大家都認為VCD已經不行了。但是我們分析了自己的技術能力、生產能力、市場經驗、市場潛力,認為我們可以做好,就進去了,事實上我們也做得不錯。為什么中國VCD市場都被中國企業占據了?因為VCD對于國際大公司是一個屬于雞肋的東西,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們做電話、做VCD、做復讀機,都是屬于雞肋一類的東西。當我們全辦以赴的時候,外國大公司不一定做得過我們,他們就得放棄。
我們有自知自明,有些東西是暫時不會去碰的。比如“大哥大”。它的市場潛力比VCD要大。我認為這個產品的“入場券”是5~10億人民幣。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去嘗試。如果我們此刻進入,可能會是一場噩夢,會好多年跟在國際大公司后面爬。現在國內有的企業開始在做,比如康佳,他們有他們的考慮,首先他們嘗試得起,他們比我們大,比我們有資格嘗試。對于別人是對的產品決策,對我們可能就是錯的。
當有一天,我們成長到前面沒有什么人的時候,我們才會花大量的錢去創新,因為不領先也不行了,那時候就是為行業負責的問題了。
大企業比什么?比誰犯的錯誤少!
記者:據我所知,“平常心”原是一句佛家的用語。有僧人曾問香林澄遠禪師:“什么是平常心?”禪師說:“早晨參拜,晚上請安。”即每天做每天應做的日常事。
段永平:對,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該干什么干什么。
企業規模越大,企業心態越重要,要保持平常心越難。對一個新企業來說,他的唯一目標就是生存。小企業去嘗試一件事的時候,它的機會成本很低,失敗了,不行,再來過。談不上有多大的損失。在美國95%的創業企業要失敗的。但是在企業有了一定規模的時候,管理者要保持平常心就有了一定難度,因為他可選擇做的事情多了,選擇的范圍大了,同樣,他犯錯誤的可能性也大了。大企業比什么?比誰犯的錯誤少。我看國外網球比賽的轉播發現比較科學,他們是算一個運動員和對手之間誰的失誤率最少,基本就可以判斷勝負。一些水平相當的運動高手之間比賽比的往往就是心態了。
在步步高我做了一個規定,產品定價我不管,但是調價我要管。有人問,定價你都不管,怎么調價反而要管?防止沖動。特別是市場競爭很激烈的時候,市場上會有很多信息。比如說一個消息傳來,說競爭對手調價了。有幾種可能:或者是對方根本沒有調,可能對方調價不是針對我們的,或者是我們本來不應該調價。我們可能會出現誤調。每次出現這種情況我會盡快召集他們開個會,問幾個為什么?可能開始時大家都是“義憤填膺”的,聊了半個小時之后大家都很平靜,這個時候做出的決定可能是更合理的。
記者:你把“心態”放在辦企業的一個什么位置?
段永平:是一個必要條件。有了好心態不一定能辦好企業,但是沒有好心態,從長遠來講,一定辦不好企業。
$中證500(SH000905)$?$上證指數(SH000001)$
$南方中證500ETF聯接(F160119)$?蛋卷專屬購買鏈接:網頁鏈接
蛋卷注冊鏈接:網頁鏈接
風險提示:文章中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文作者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中的內容和意見基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結果,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在未來不發生變化。本文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投資建議。
免責聲明:轉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文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您認為本文對您的知識產權造成了侵害,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