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宗
每個學期初都是人心最浮動的時候。
低年級的孩子在考慮轉專業的事,高年級的在考慮雙專業或者輔修的事,更高年級的在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
同班同學L想輔修新專業,用新知識填充悠哉的新學期,卻不知從何下嘴,就跑來問我。
我像庖丁一樣,把十幾個學院的課程設置切的干凈利落,擺在L眼前,告訴他興趣和就業需要就是他選擇的依據。
正事說完后,我覺得奇怪,我和L平時的交流比沙漠里的泉水還要少,他怎么知道我了解這些。
他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說道:“我聽說你平時經常蹭課,覺得你對這方面很懂,就跑來問你了。”
沒錯,大一到現在,在主課的縫隙里,我奔波于各個學院,蹭過的課不計其數,哪個老師課上得好,哪個老師課上得悶,哪門課對于我的專業大有裨益,我都可以說上幾句。
可是我更好奇了,問道:“我蹭課一般都是一個人去,去的學院樓離本院又遠得很,你是怎么知道我蹭課的呢?”
“大家都知道呀。”
說實話,上大學這么久以來,盡管我活躍在各大學院樓里,活躍在舞臺和排練廳里,除了拿過一些獎項,除了幾個朋友,很少被其他人關注,更不用說蹭課這個經歷了。
幾個月前我出于興趣,七手八腳地學起了攝影,有幸拿了幾個小型攝影比賽的獎。
不過因為攝影這個亮點,我的其他光芒也似乎被一下子帶了出來。
一次聯誼會上,朋友的朋友在第一次見到我的時候會告訴我,“你就是那個拿了很多攝影比賽獎項的男生吧?”
我雖然很驚奇,但當時也只能據實相告,“拿獎沒有很多,就算有,拿的也都是小獎。”
然后他又說道:“那你是不是拿過幾次學校里舞蹈比賽的獎啊?”
我點頭之后,他向我伸出了橄欖枝:“我們舞隊正參加一個比賽,缺一個男生,你有沒有興趣加入我們?”
“受寵若驚”的我出于對舞蹈的喜愛和對朋友的信任,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了。
當我回過神來時,發現L在和我聊一些有的沒的的事,我也就和他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事后我意識到自己受到了從沒有過的關注,可我并沒有覺得惶恐,相反的,我為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感到高興。
同時我開始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好好自我醞釀,再多堅持一下,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引子,賞酒的人會來的,買酒的人也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