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人,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
每年春節回老家,都要跟一些老同學和朋友聚一聚,因為大家幾乎平時沒有聯系,就能過年見個面,所以每次聊天都能感受到一個人的變化,與之前的印象差距之大。
有個初中同學,家里條件比較好,就算不是富二代也差不了多少,現在一年能掙50多萬,孩子也挺大了,在哈爾濱算是過的不錯的了,但每次聊天,都能感受到他過的很不爽,他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人,見到誰掙錢比他容易,就會非常不平衡,見誰都說,然后自己也去干,甚至去說服別人跟著一起干,一旦你不去,他就會說你們不了解世界,只憋屈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除了錢似乎沒啥可討論的,所以他的經歷也比較多,家庭條件很好,但學習不好,初中畢業后就不上學了,在家干黑車司機,沒多久去了電腦城組裝電腦,后來來了北京中關村賣電腦,后來家里有幾個小工程自己當了工頭,結婚后覺得太累,租了五六個大房子,裝修隔斷往外租,當起了二房東,白天覺得沒事干又買了輛出租當起了出租車司機,前段時間他的一個叔叔在天安門那忽悠有點迷信的游客,往賣玉器的地方領,一年掙了400多萬,馬上他就不平衡了,研究了幾個月玄學風水這些(懂這些才能忽悠人),來了北京干起了忽悠人的事,不知道這次他是否能掙到錢。當然,我分析他這種狀態是可以理解的,坐過他的出租車,開出租車的時候一幫司機在朋友圈里面不停的抱怨,噴社會,坐車一趟下來他們從來沒說過好話,滿滿的負能量,我就跟他說,你就是見到小偷偷錢沒被抓,自己就不爽了,憑什么他偷錢沒別抓,這么容易掙錢,我也要去偷錢。
還有一個初中同學,和上面同學我們是一個班級的,家里條件不好,本來沒錢,母親糖尿病不能掙錢,他至今單身,畢業后到了一個國企工廠里面工作,工作的不順心辭職不干了,久經輾轉,最后自己辦了一個輔導班,給中學生講數理化,確實講的好,不過因為是不合法,合法的輔導班有個要求有5年以上校長經驗,所以一直辦不下來,經常被教育局抓,罰款,他四處躲,又花錢送禮等,就10個左右學生,還都是附近鄉村學校的學生,反正湊合就一直這么持續的干著,也掙不了多少錢。外人看他過的很不舒服,但每次聊天,都能感受到他干的非常有勁,而且特別開心,總是跟我們講自己的小培訓班怎么能干好,還總讓我們給提建議和想法,一點都沒覺得生活不好,反倒總是說別人過的這么好,工作掙的這么多,還有目標,為啥總不開心呢?去年回去,他的培訓班已經50多人了,招了2個老師,去年凈賺30多萬,跟我們說今年至少50萬,貌似8月份時候就50萬了,發朋友圈看到的,特別激動。
同樣的人,同樣的生活環境,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也許應該是這樣罷?——什么樣的人,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
你的世界你做主
心理學里有個詞,叫“自證預言”,你若相信是好的,就會變的真好,你若覺得是壞的,就會越來越壞。比如,威斯康辛迪遜大學的調查研究,我們平時認為壓力對身體有害的想法是錯誤的。研究表明,只有當你覺得壓力對健康有害時,它才會真的損害你的健康。也就是說不是壓力本身有害,而是你對壓力的看法和理解,你對壓力的看法決定壓力是否真的有害,很多時候人就是這么被自己慢慢嚇死的。
再比如,當你對某個東西,某個觀念,某件事情理解的更深一步時,會不會覺得自己仿佛提高了一個層次,只是一瞬間,你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想想這個專欄之前學過的詞,注意力
,貴人
,資本
,安全感
,活在未來
.......在不理解他之前,和理解這些詞之后,是不是感覺自己變了一個人。其實這就是主觀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概念,那么這個世界就好像“你壓根不應該知道似的”那樣存在,如果你知道了這個概念,那么這個世界就好像“你原本早就應該知道似的”那樣繼續發展......在此之前,你的世界對你全然無動于衷,在此之后,你的世界是鮮活的,對你隨時有所反應。
也就是說,你周圍的世界完全由你自己決定,你若是個好人,這世界就對你好一點,你若是壞人,這世界就對你壞一點......若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可以給你足夠的善待;若你能寬容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能夠給你足夠的寬容;若你是非常認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也會非常認真的對待你......你怎么想的,這個世界就是怎么對你的。
你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可以改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同樣一份工作,有的人干的非常有激情,自然會干的風生水起,能力、成績、收獲不斷攀升;有的人干被迫干活,為了掙分工資,自然干的死氣沉沉,讓干啥就干啥,最終只會被其他人遠遠落到后面或被淘汰。稻盛先生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可見對工作的看法決定著你能否干好。
對周圍的世界也是這樣,我們沒辦法改變現實世界,但是我們有辦法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我們要想讓周圍世界美好,對我們有利,就要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首先就要認為世界是美好的,對我們有利的。比如提到“善有善報”這個詞,很多人會想到天理循環,因果報應這種略有些迷信的觀點,這自然對你的成長沒有任何作用;換個角度來想,“善”是對這個世界抱有善意,認為世界是美好的,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有善報”的理解是,你選擇作為一個善良的人,而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里有些不幸根本就不存在,比如不會因為勾心斗角而浪費注意力,不會因為抱怨而錯失貴人,不會因為與己無關,錯失升級......這才是真的“善有善報”,這樣的世界才會對你有用。
尼采說過,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如果你真明白了這句話的道理,就會發現世界上大體如此,當你看世界的時候,世界也在看著你,你以為世界是客觀不變的,看不看主動權在你,殊不知你看了世界,世界就已經改變了你,影響了你,所以說,世界也在看你。
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有個境界叫“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怎么做到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心遠地自偏,其實正是前面文章中“活在未來”的一個踐行。就像我的第二個同學一樣,他的世界主要是自己的培訓班,可以說是自己的事業,可能睡覺都在想怎么能干好,這樣的狀態那根本不可能干不好,而另一個同學的世界都是抱怨,看別人掙錢多,自己不論掙多少都不會幸福。
同樣生活在一個世界,一個環境中,想想周圍有沒有人顯得格格不入,不合群,不玩朋友圈,不聚餐,不搞關系,但是依然發展的非常好,仿佛誰都按不住他似的。有一個核心原因就是“心遠地自偏”,身體生活在當下,腦子了全是想著未來,這樣他的世界就會變成未來,真正做到了“活在未來”。
相反,很多人想成功,但還在想著誰對我不好,我討厭誰等,某個人做的事對我有損害了,就會臆測他對我有偏見等等,這樣你的世界也會變得充滿惡意。你周圍的人對你的反應,其實是你在他們身上的投影。我們認為別人會這么想,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會這么想。
其實這個社會沒有那么多惡意,很多時候只是我們對它產生的誤解。不用討論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你覺得善就是善,你覺得惡就是惡。
所以,改變自己對現狀的態度,不能馬上做到積極樂觀,也要試著不去關注那些負面信息。
還有個詞,叫正能量,也是一個道理,其實這個世界不缺少風涼話,缺少的是哪怕一點點的鼓勵和支持。
踐行
1、平時不表達負能量,只傳播正能量,表達了負能量,就記錄下來,反思。
2、平時多鼓勵別人,少批評別人,每次批評、埋怨都記錄下來,反思。
3、做一個積極樂觀,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