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適度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的,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理解和安撫,而不是焦慮、擔憂和否定。
——題記(摘自教育專家王人平微博)
作為老師,耳邊經常聽到家長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你再不聽話,不聽話就送你到學校去,讓老師教訓你!”“你這么調皮以后只有送到學校讓老師教育你!”這么一來,孩子沒上學就知道學校是不好的地方,老師都很兇,老師們在家長的口中被妖魔化了,試想誰會喜歡這樣的老師。作為我們家長,要促成自己的孩子喜歡他的老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在孩子上小學之前要早早幫他“打預防針”,經常和他說他將要去的小學有多好,老師有多好。兒童在這種時時灌輸的“學校好,老師好”的耳濡目染之下,就自然地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從而轉化為學習的熱情。也正因為孩子發自內心地喜歡上了學校,他會把老師的話當“圣旨”一樣去執行,從而養成了許多生活好習慣。
就我個人而言,我自己家的孩子沒上學之前,他是一個被慣壞的孩子,吃飯要追著喂,不開心了就撒脾氣。但在學校老師的教導下,他會告訴我,吃飯不能喂,要自己吃;走路時會說要排好隊;甚至有一次我因趕時間闖了紅燈,他會教育我,不能闖紅燈,要綠燈亮了才能走。
九月份,我們學校的很多學生迎來了“幼升小”分離期。每一個孩子在面對入園這樣一次大的分離時,心理上不可能沒有焦慮,甚至可能會莫名其妙大發脾氣,出現各種無理取鬧的情況,有家長和我聊過他的孩子在幼兒園哭了整整三年。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好好陪伴孩子度過這個焦慮期。在這里,我推薦尹建莉老師的兩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還有云香老師的《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這幾本書里有很多帶娃的方法和技巧,讓人獲益匪淺;還有個寶物非常方便和實用——即微信的公眾號。很多公眾號每天的推送簡短及時,可讀性強。個人覺得比較好的公眾號有尹建莉工作室、親子營、小白愛讀書等。無論是書籍還是公眾號只要是您喜歡的、適合孩子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可以幫助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走得更從容。
誠如教育專家王人平在其微博中所言:“孩子有適度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的,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理解和安撫,而不是焦慮、擔憂和否定。”我們教師也應該接納、理解和安撫孩子,愛于心,理于行,幫孩子平穩度過“幼升小”這一人生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