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之前一直在思考如何進行刻意練習,今天和同事一起再翻譯英文演講資料,發現同事很Creative,所以讓我想到一定要創新,不創新,毋寧死。所以一定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區,摒棄那種差不多就算了的思想,要多思考那么一點點,能不能創新一點,能不能再改進一點。
那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創新?我能想到的步驟,拿今天的翻譯舉例:
首先,先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翻譯。
然后,將翻譯出來的內容讀出來,看是否通順。
最后,再想一下是否有更好的翻譯
很多時候,我都是停留在第二步就停滯不前了,所以老是原地打轉。
看一個今天的例子
原文:The laboratory should remain as the certification point for vehicle emissions particularly as we drive towards ultra low emission standards.
我的翻譯是:實驗室測試應該繼續作為車輛排放的認證手段,特別是當我們邁向超低排放標準時候。
同事翻譯是:實驗室測試應該繼續作為車輛排放的認證手段,特別是車輛排放標準日趨嚴格。
總結分析:我的翻譯太機械了,沒有把文字后面的意圖表達出來;而同事的翻譯將意圖表達出來了,并且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那我為什么沒有翻譯好呢?可能平時表達得太少,還是翻譯得不夠?不管怎樣,都要多嘗試,多思考,多創新!
原文:Supplemental methods such as PEMS monitoring of on-road vehicles can and should be used for screening purposes but not as a certification tool.
我的翻譯是:替代方法例如道路車輛的PEMS監測可以也應該用作監控目的,而不應作為車輛認證方式。
同事翻譯是: 替代方法例如道路車輛的PEMS監測可以也應該作為監控和篩查手段,而不宜作為車輛認證。
總結分析:我的翻譯有點機械,并且“不應”口氣太生硬,用“不宜”更委婉些。
從剛才的翻譯對比,我看到我把基本意思翻譯出來了,可以打60分,但是和同事翻譯相比,在通順性和委婉性上還有一定的差距,有20-30分的差距吧。所以光完成數量是不會出彩的,只有提高質量和創新,才會有所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