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坦克為祖國保衛邊疆,和開吊車養活家人,其實沒有多大區別,我父親的理想很大,也只是平凡地過完了一生,我眼界小點,卻也過得還算幸福?!?/b>—— 老萬
老萬,56歲,出生在九江縣城的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某炮兵部隊的一名運輸兵,58年參與過炮擊金門,一直懷惴著以身報國的理想,后來轉業到地方上班,生育了六七個兒女,老萬是家里老大。1978,高考失敗的老萬被父親送入部隊,同樣的,做了一名汽車運輸兵。
老萬對自己的部隊生活一直很懷念,這么多年也一直和當年的戰友保持聯系,78年入伍,83年復員,在部隊短短六年的生活,卻給他以后的人生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退伍后,22歲的老萬被分配到九江的造紙廠,負責開車,接送領導,當時一個月工資35元,后來漲到78塊,雖然很少,但在那個計劃經濟時代,大家拿的都差不多, 沒有誰覺得這有什么不好。
87年,老萬經人介紹與如今的妻子結婚,第二年便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愛人在造紙廠的子弟學校當老師,月工資不到100元,一家三口雖然清貧,但那個時代的幸福感從來不會因為物質缺乏而減少一點。
1995年,改革的春風終于吹到了贛北的這座小城,老萬和妻子所在的九江造紙廠開始鼓勵職工下海,躊躇滿志的老萬買斷了自己工齡,借錢買了一輛運輸車,開始加入跑運輸的大軍。
這個時候老萬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妻子仍然在子弟學校上班,為了養活一家人,他每天開著大貨車行駛在去往廣州、上海、溫州的路上。說起那段經歷,老萬從來沒說苦,只是笑著說實在犯瞌睡,自己適應不了。但即使是適應不了,他也一口氣跑了8年。
2003年,跑了幾年運輸的老萬發現這個行業實在掙不到錢,而工程機械那個時候剛剛起步,別人開個吊車隨便出去一天便可以掙自己一個月的錢,于是毅然賣掉了自己的大貨車,加入了工程機械的隊伍。
那一年,正好趕上非典,老萬跑到徐工接回了自己的第一臺吊車:QY12,開啟了他的吊車生涯。
運輸兵出身的老萬開起吊車來上手很快,他又性格開朗,善于鉆研,很快便在九江有了自己的口碑。
2005年又添置了一臺25噸,說起那幾年,老萬沒有一個苦字。但其實事業剛開始,司機、小工、業務員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有一年夏天,在湖口吊鋼構,整整幾個月沒能回家,夏天的烈日曬得脫了幾層皮,那時候吊車的上車沒有空調,一鉆進去,跟跳進火塘里似的,一天下來汗被曬干了又濕,濕了又干,最后在衣服后面結了好幾層的白色鹽痂。
2012年老萬購買了一臺三一STC75,后來又買了一臺25,去年又添了一臺260噸、一臺隨車吊,如今的老萬,已經是九江吊裝界數一數二的人物了。
今年55歲的老萬,仍然每天保持非常旺盛的精力。每天一早起來,聯系各地的業務,給駕駛員打電話分派當天的活,還有所有的客戶他都得自己維護。
九江連續下好久的大雨,老萬看著停在院子里的吊車嘆氣,這些設備如果不出去干活,就意昧著這個月沒有錢還貸款,老萬是個很講信用的人,他不愿意欠別人錢?,F在工程機械行業活越來越難接,工程款也越來越難結,但做了這么多年,老萬年紀也大了,再改行也不現實,只能想辦法堅持。
老萬跟九江其它搞吊裝的關系都很好,他們閑時都會聚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這兩天下雨,他們又攢了一個局,就像年輕人一樣,聊天吐槽開玩笑發紅包。
搶到了6.58,老萬很開心,但接著他又在群里給大家發了一個100塊的紅包。老萬一般在群里不說話,但酒桌上的他還是挺活躍。
夜深了,老萬回到家里里,愛人在旁邊看電視,老萬在回手機里的微信。家里養了一只泰迪,叫卡卡,沒事的時候,老萬也會帶著狗去小區遛遛。
老萬的兩個女兒已經長大成人,大女兒自己創業有個淘寶店,小女兒最近在自考教師證,老萬對她們并沒有太多要求,他說:自己這輩子吃了太多苦,因此一點苦也不舍得讓孩子們吃,她們出去工作也好,在家自己弄點事也好,只要開開心心的,他就很滿足。
說到退休,老萬說:我才56歲,至少干到65歲再說,要不在家干嘛?人啊,總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老萬的老父親今年81歲,母親也健在,他說,我現在的責任就是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我父親的理想很大,也只是過完了平凡的一生,我眼界小點,卻也過得還算幸福。
路邊的煙囪位置是老萬原來的單位“九江造紙廠”的舊址,現在已經拆得差不多了,老萬99年從這里搬出去,在市區買了第一套房子,去年他又在開發區買了一套新的大房子,位置在這個造紙廠附近,看來,老萬還是一個念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