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明知道每個人都會死,可為什么一聊到死亡的時候整個人都會錯亂。王小波說:”令人恐懼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帶走的人的體驗。”
前不久宋丹丹母親病逝,臨終前母女一直緊握雙手,那畫面讓人忍不住淚奔。她在微博中寫道:"謝謝你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選擇了我獨自陪伴你感受你的靈魂升上天堂~”死亡是一瞬間的永恒,是生命的一部分,是從在自己的世界活著,變成在別人的記憶中活著。
佛教認為萬法都是因緣所生,沒有常性才是世界的根本。持“常”的觀點,就會生起諸多煩惱和欲望。因此我們要看透眾生因無明而輪回的實質。不要落入六道輪回中而不得解脫。所以我們既然知道有生必有死,就不要執(zhí)著貪戀。妄想要去超脫生死。
無論智愚賢不肖,死都是必經的過程,只是遲速有別。顯貴如秦始皇,雖然可以擁有世間一切,但是也無法獲得長生;高齡如彭祖,縱有八百歲的壽命,也不過如蜉蝣朝生暮死。
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在覺悟者的眼中看來,生是死的延續(xù),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憂喜?
佛祖早在兩千年以前,就為眾生探索并開辟了那片超越生死和輪回的凈土。人人都有佛性,如果人人都能夠洞徹自己的本心就可以顯露出佛性,進而達到超越生死的成佛之境。我們應該順從他的指引,正視生死,抓住現(xiàn)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前往美好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