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人都有一個寫作夢
光陰似箭,一晃八年時間就過去了。
也許很多朋友已經對“光陰似箭”這個詞語已經感覺到十分麻木。
我的文學夢始于什么時候呢?
記得小時四年級,同桌拿來了一本武俠小說,我看得看得津津有味,于是借過來一看,自己也很快被迷住了。
我記得,里面的人物在搶一個龐大動物的膽,據說吃了可以使功力大增。那個熱氣騰騰的膽,在一大群人手上傳來傳去,誰也沒法得到的場景,至今仍在我的腦海中。
男主角在一片竹林里機緣巧合吃了大鵬鳥的蛋后,功力大增,一蹦幾丈高,一拂手掌,眼前一大片竹子嘩啦啦倒下來 ......
我第一次從閱讀上取得了快感。文字竟然可以在我腦海里面形成畫面,就像看電視一樣,那種神奇深深打動了我。
我也產生了自己寫武俠小說的沖動。可惜一直沒有付諸行動。
也許因為我看了不少書,積累了一些詞語,因此寫作文的時候,常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初中的時候,寫一個小孩因為偷拿學校的一支粉筆而被老師查出批評的故事,著重通過他的外在動作的緊張刻畫了他的心理活動,得了市的優秀獎。我至今記得趴在宿舍床上寫那一篇作文的情景。那個時候是午睡時間,同學們都在呼呼大睡,只有我一個人因為想出了某個好的詞語激動不已。
高中的時候,每次考試的作文常常都被老師在班上宣讀,并復印到其他班級傳閱。這給我多大的榮耀感啊。
更何況,因為寫作,加入了學校的文學社,還和班上的女生通信談論文學,那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情。
正是這樣,我的寫作夢誕生了。
2.先給自己訂一個小目標
我們都習慣于做某一件自己渴望已久的事情都激動不已,感覺整個人都要被點燃了。 感覺自己立刻就要變得很牛X了。
但是,這種熱情,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
我記得八年前,我在QQ空間上面連續寫了十幾篇文章,獲得了不少朋友的點贊。我現在想起來,假如當時的我,一直寫下來,會是怎么一番光景?也許不會一朝成名,但至少,也給自己留下一筆身邊人沒有的財富吧!
2015年,我偶然間進入了簡書,剛開始的時候興致勃勃,給自己定下了一天一篇千字文的任務,后來發現對于久未動筆且有點懶散的自己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我很快遭到了自己惰性的反擊。寫了幾篇之后,我很快開始拖延寫作的時間。比如原來吃完晚飯后開始寫的,變成了先看電視。看完電影看綜藝,看完綜藝看電影,就這樣,一直拖到了晚上睡覺時間,而發現自己連澡都沒有洗。于是又跟自己說,不如先洗澡出來,清醒清醒再寫。等洗完澡出來,卻發現自己并沒有可以寫的題材,于是坐在電腦前,手指搭在鍵盤上,便成了一種折磨。
慢慢地,這一番雄心壯志就無疾而終了。
因此,我們真的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且等激動過后,好好的地規劃,按部就班,持之以恒,也許會不經意地給自己驚喜。
我們可以先給自己訂每天寫一篇,但不限字數。我們也不要給自己下命令,一定要想到了不起的點子才動筆,這樣會一個字也寫不了。
3.文章先寫而后改
我寫東西的時候,有一個習慣,通常喜歡寫完一句話,又回頭去看看寫得好不好,滿意不滿意。理所當然的,一個小時下來,也沒敲下幾句話。
這種習慣十分地折磨人。舉一個不太令人愉快的比喻,這就好比便秘。我至今記得初中時趴在床上寫那篇獲獎作文的過程。我寫完一句話后,反復回去默讀,把不通暢改通暢,突然蹦出一個自以為是的好詞語,又興奮得頻頻流連。這樣導致我通常忘記下面應該怎么寫。于是不停地回去去讀,直到思路又理順之后才能繼續下去。
真是不堪回首的經歷。
后來我看一些指導寫作的書,里面告訴我,先把心里想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寫下來再說。回頭再進行修改。我試過這個辦法后,果然管用。在寫金庸小說《雪山飛狐》的讀后感《吾狐也》這篇的時候,我就先想好了大概內容,然后一口氣把它寫了下來。第二天,一邊打上電腦一邊修改。最后定稿之后,很多地方做了不少改動。
我不敢說那篇文章多好,但是讓我找到了寫作應該有的節奏,那就是先寫好稿子,再進行修改。
4.文章寫前不能說
前幾天 ,我偶然聽到一首樂曲,深深為它的旋律所吸引。
這首樂曲是《琵琶語》。我剛剛聽到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流傳已經的古代名曲。后來百度之后,才發現,2003年才出現在林海發布的專輯《琵琶相》中。
這首樂曲把我帶進了幽深的古典情景中。我閉上眼睛,感覺眼前出現了一方薄暮時分 的天空,天空下是一片湖水,湖水兩旁長滿了翠綠的竹子。湖面上,蕩漾著一葉輕舟。一個古裝美女手抱琵琶,坐在輕舟的一頭,眼神落寞,輕輕撥動著琴弦。我想到了潯陽江頭夜送客的白居易。他也許在岸邊,拉著一匹馬,目送著舟上人的遠去。湖上起了霧,一切被籠進了輕紗中......
我突然想去構思一個屬于這首《琵琶語》的故事。剛好,我正和一個朋友微信聊天。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她。
可是直到如今,我都沒能構思這個故事。
更早的更早,我記得我在寫《吾狐也》這篇文章的時候,告訴過一個朋友,說打算寫一個“印證金庸”的系列。現在這個“文集”還靜靜地躺在我的簡書帳號里,只有兩篇,冷清清的。
也許是我的才力的問題。但是,我最近看了《成為作家》的前面一部分,里面的一個提醒,好像給了我答案:
“不要把未寫出的故事告訴別人。否則你的大腦以為你已經完成了這個故事,你將沒有興趣再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5.一件事做成之前,不要公之于眾
我們在簡書寫作,其實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僅僅抱著自我滿足,只要自己表達就好的目的吧。
至少,都會有想得到肯定的心。也許還會有想上首頁,想成簽約作者,甚至幻想出書,賺錢,改變生活的心。
朋友圈又不是不好刷,王者又不是不好打,電影又不是沒有新的出來,為什么絞盡腦汁為難自己。
剛開始練習寫作的人,要寫一篇文章,可就像是便秘啊。
懷揣著改變生活的幻想(這個時候還只能是幻想),我們來到了簡書。我們開始寫東西了。甚至覺得成功在前面向自己遙遙招手。于是,按捺不住沖動,想要告訴大家,我在簡書寫文章了。
如果真的說了,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呢?可能會遭到身邊人的取笑。還有更糟糕的是,可能你潛意識認為,你已經完成了你的愿望。天啊,連自己都不再支持自己了。
近年來,中國突然出現了一個很火的人。這個人在國際上獲得了大獎,商界很多大佬十分推崇,被 評價“單槍匹馬把中國的科幻提升到國際水平!”是的,這個人就是劉慈欣。
但是,劉慈欣只是一個認真工作的工程師,他身邊的人,同事,朋友,都不知道他一直都在寫文章。
為了我們能夠在寫作這條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先讓我們保持沉默吧。那種急于想告訴身邊人的欲望,先把它化成打成文字的欲望吧。
6.努力要有針對性
并非所以的努力都能換來豐厚的獎賞。
看起來的努力,和不懂方向的出拳,都只是白費力氣。
有的時候我們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努力。每天都閱讀了,每天都感受了,每天都交流了,每天都更新文章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為什么我們還沒有成功?
聽聽我學習書法的經歷吧。小學的時候,我便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一直都是自己高興就寫幾筆,有的時候一寫就是幾個小時。地上寫了一堆紙,時間花了,筆墨也用了,卻沒有什么成效。每次當別人問我,你學習書法多久了?自己心里一算,差不多二十年了吧,不由一陣慚愧。
所以,我們要將看起來的努力,化成實實在在的努力。
為什么有的人在簡書寫作一兩個月就能上首頁,就能收獲很多贊,甚至成為簽約作者?我想,除了他們本身可能有的寫作能力外,還在于他們寫作的時候,有針對性地訓練自己,多研究成功的案例,多積累經驗。
當然,并非上首頁就是成功。但是,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每個人時間精力都有限,不能亂出拳。書法學習上有一句話說“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就是說每一個練習,都要有針對性,這樣才能不斷地穩步提升。
愿我們在寫作的路上攜手共進,每一個人都能實現最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