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突然想起昨晚的N個話題,其中之一便是——教育。
期間,一位大學老師提到,她說十年前,她就覺得中國的大學教育有問題,如果不改變中國的大學教育就完了。然而時間過去了,中國的大學還是老樣子,變成了娛樂場所,當然還有另一種讀死書、死讀書的存在。我不知道中國的高學歷教育已經變成如此嘴臉,當然,知道其名不副其實,但不知道已經坦然到這種地步……
于是,有一個話題是不得不談的:教育的目的或者說目標是什么?甚是讓人欣喜的是。大家都在談論:終身教育、自我教育、追尋中華文明的文化根源、重讀經典、父母需要改變觀念……
身為一位探索新教育的實踐者,聽到自己工作圈子之外有人在認真地探討這些,真的是很受鼓舞,頓時覺得有更多力量,頓時覺得自己有更多可以去做,頓時覺得中國教育改革充滿了希望,希望在民間.......
期間,一玩老師分享說:她在美國留學期間認識了一位小女孩,她問這位小女孩長大了要上什么大學,這位小女孩說:上大學不是目的,人生應該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話題不免也會轉向現在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還是高中生無一例外都有很大的功課壓力,同理其家長們,同理其老師們。集體焦慮的時代。或許是因為大家對教育的誤解,當教育資源限量供應時,必然有人要承受得不到的焦慮。而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你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找到學習(即自我教育)的資源,你可研讀古今中外、你可以搜索科學前沿的論文、你可以上世界名校的公開課、你可以......那么,如果真的是以受教育為驅動力,在知識唾手可得的今天,還需要焦慮嗎?!
顯然,今天聳人聽聞的弒師殺母的各種案例后面藏著一個巨大的壓力,其壓力后面有一個巨大的恐懼,其恐懼背后是一個極其幼稚的心理環境。在學習心理咨詢的朋友說到現在人人需要心理疏通,最早可以從幼兒園開始。竊以為需要從即將邁入婚姻的年輕人開始。因為那里是新生代健康的開始……健康的婚戀觀——健康的婚戀生活——健康的家庭生活——健康的育兒觀——健康的孩子——健康的社會
于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路上,人人是師者、人人是學生。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脈絡下,我們人人都要邁出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