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基礎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如與最好的人為伍。?
對教師來說,閱讀可以分為兩類:功利性的閱讀和滋養身心的閱讀。滋養身心的閱讀比較好理解,所謂功利性的閱讀,指的是與自己的工作相關的、借此來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閱讀。這兩類閱讀都是必要的,共同構建起教師獨特的閱讀體系。
從功利性的角度看,理科教師應該醉心閱讀。理科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本學科的基本知識框架,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學科的思維方式,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往往比較滯后,學科領域的那些新進展、新發現、新理論很難在教材中出現。但我們所教的學生,在走向社會的時候所接觸的各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往往又是當下最新、最前沿的,這就使得學生所需要的與我們所傳授的知識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落差。而彌補的辦法,就是教師通過對學科領域新的研究、新的探索的持之以恒的閱讀,擇其精華,通過恰當的方式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在學生的心靈中播下不斷生長著的學科的種子。
書的生命是人激活的,是通過閱讀“吻”醒的,所以書會報答給予他生命的人,幫助他更有智慧,更有情感,更有力量。?每天三餐飯后、睡前,每次讀書五分鐘,合起來就是20分鐘。每次讀300到400字,一夜輸700到900字,每天可以讀十頁,讀完后再加回味,再想想收獲和體會,把它寫出來。幾年或十幾年堅持,可以發現自己的進步,收獲讀書的樂趣。之以恒的閱讀,激活了書的價值。拓展自身的視野,豐富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