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666計劃的第74篇筆記
0
回顧下價格的三個作用:
1)傳遞稀缺的信號
2) 指導生產
3) 作出獎懲, <u>或者指導人們對商品的分配, 有錢的人多拿, 沒錢的人少拿。</u>
上一節沒有把獎懲理解成有錢的人多拿沒錢的人少拿啊,只是說知道價格信息的商人對此獲利, 怎么就鉆到有錢的人多拿沒錢的少拿?
一個人很難徹底的支持“價格”, 當我們覺得這個價格合理的時候,我們就傾向于支持價格, 支持市場經濟; 然而當價格不合理的時候, 就覺得應該這種價格的形成機制要管一管。
早上在聽臥底經濟學這本, 提到一個學區房和車牌搖號的機制, 正好有關聯。學區房不好說, 因為還涉及到9年義務教育, 如果完全市場化也挺難弄。 不過對于車牌搖號來說也有特殊, 就是價格并不能改變稀缺本身, 因為不能根據需求生產更多的車牌。
1
富人應當優先享受稀缺資源。
有錢人可以優先心臟搭橋, 有錢人可以優先坐車, 有錢人可以優先登機, 有錢人可以上好的學校, 有錢人可以先買房子, 買好的地段。
窮人該怎么辦?
沒辦法。 這是最好的安排。
反過來說, 你不讓有錢人優先享受稀缺資源, 他們為什么要折騰去賺錢呢? 沒有人去折騰努力去賺錢, 世界就不會有創新了。
2
“既要把餅做大, 也要把餅分勻”這句話說法有什么問題?
實際上, 怎么分餅, 決定了這餅能做多大。
這說的是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 區塊鏈領域最愛說這句話了, 如何分錢才能決定賺多少錢。
美國的拜杜法案是一個例子,之前的現狀是, 政府提供資金讓科學家搞科研, 科學家研究出成果以后教材, 繼續申請下一筆資助,又去搞新的發明創造; 拜杜法案改變的是, 研究的知識產權仍舊歸政府所有, 但是商業開發權, 可以歸研究機構。
這是改變了分餅游戲, 帶來了今天美國科技的蓬勃發展。
3
思考題: 到底有什么樣的商品,它確實是應該由政府進行價格指導的?
我看問答區有朋友說需求彈性較小的內容, 比如水電糧食。 我倒是覺得那些沒法從稀缺變得不稀缺的商品適合政府價格指導。
比如車牌, 比如學校。 換句話說, 不允許市場準入的領域, 就是你想投入資源去提供產品都沒有機會。
現在想想, 車牌和學校好像還是應該政府進行價格指導?
還有一個醫院的掛號費, 我覺得不需要政府指導價, 因為由市場運作會給醫生帶來積極性, 他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 帶來更多的供給, 緩解了稀缺性。
那么春運呢? 我覺得鐵路、航空都不是隨時可進入的市場, 基本上也不能算有效市場, 『可能不嚴謹』, 所以, 我覺得還是應該政府價格指導, 因為提價也不能帶來新的供給增加。 非要說有影響那就是嚇阻, 讓一些人不愿意回家? 這叫減少需求? 有點變態。
所以, 這部分我的結論暫是是:”如果不是充分市場化的領域, 應該由政府做價格指導, 或者說, 及時市場能夠提價也改變不了供給的, 比如車牌、春運、入學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