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山果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和信仰。所以,他們理解和認知世界的能力不同。
宋·蘇軾《和董傳留別》中:“腹有詩書氣自華。”
所以,經常看書的人,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他們通過讀書獲得內心的豐富,充滿能量。經常看書的人懂得讀書是享受生活的藝術。
經常看書的人會一直對這個世界保持著好奇心,經常看書的人態度會很平和,讀書越多越會感受到知識的浩瀚,不會為自己的一知半解而沾沾自喜,也不會不經思考就陷入一些無意義的爭執中。
閱讀會讓你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讓你有自己的認知體系,也就是對事物的見解和看法,書籍有助于形成自己的信念。
愛看書的人一般心情愉悅,內心平靜,他們能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愛看書的人明白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愛看書的人知識淵博,眼光遠大對未來有一定的認知,從而對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前段時間讀了一本非常燒腦的書《人類的終極命運》,里面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
本書不僅探討了歷史、文學、哲學、數學、邏輯學、信息科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等等十幾個領域的學科,還融合了信息論、控制論、不定性論等許多的專業術語和概念,真可謂是一本挑戰認知的書籍。
《人類的終極命運》,我們跟隨著人工智能發展的腳步正走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之巔。在這本書從文學、哲學和計算機科學三個方向探索了人工智能。讓人們對即將面臨的世界有了從容面對的準備。人工智能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愛看書的人追溯歷史,尋源的過程就是通過歷史發展的規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比如讀一本風趣的歷史故事《中國人的歷史:諸神的蹤跡》。
這是一本從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補天開始,講述中國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歷史書,書里采擷了《山海經》《呂氏春秋》《淮南子》《太平御覽》《列子》《史記》中的神奇傳說,講述了浩瀚歷史星空中那些動人心魄的人和事。
這樣的歷史故事講起來有趣,聽起來也引人入勝。就像余秋雨所說:“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實,給粗獷以明麗。唯其這樣,人生才見靈動,世界才顯精致,歷史才有風韻。”
從這些神話故事里,讀出蘊含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精神內核。
有人這樣總結:一日不讀書 ,無人看得出;一周不讀書 ,開始會爆粗;一月不讀書 ,智商輸給豬。
書可以讓軟弱的人變得堅強,讓貧窮的人 擁有財富 ,讓憂傷的人開始喜悅,讓失敗的人取得成功,讓生病的人恢復健康,讓年老的人回歸年輕,讓迷路的人找到方向,讓失望的人看到希望,讓困境中的人汲取力量……
那么,不愛看書的人呢?當然沒有經常看書的人理解和認知世界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說他們就一無是處,他們有不同的追求和信仰。從另一個方面考慮:“無知者無畏!”
比如: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下海經商的第一批個體戶,90年代股市弄潮兒等,他們無拘無束敢于嘗試,放手抓住這些機會突破,成為了時代的先鋒。
不看書的人,容易沖破各種底線,容易在有些契機中一夜暴富,也容易挑戰一些不可能成為可能。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各抒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