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光看這個標題,就嚇跑了一大波吧。你會來看嗎?
好吧,這篇文章,其實是很多很多年前挖的一個坑,沒有讀完的書,更沒有看完的電影,翻著以前的文字,有些感慨,夜深了,再寫一寫,也算接著來挖,督促著自己早點填完整個系列。么么噠。小伙伴們,千萬不要被寫“戈達爾”的阿隨君嚇跑哦,實用的技術干貨也在路上,有關于加載動畫的,關于MG動作,關于磨皮利器的,以及摳圖“PS摳圖竟多達十種常用方法,最后一個萬能了”的續集都在準備中,么么噠。
以下是原文
A《電影的七段航程》駛自哪里?
很多天前,就號稱自己要重新學習戈達爾了,初初讀完那本《訪談錄》卻也遲遲未做筆記,沒有太多的思考,想來想去還是要勤快一點,做出些許的文字記錄,才能更“逼迫”自己動動腦子。昨天看了《電影史1A所有的歷史》,儼然感覺到緊迫感,越發著急于對他的求索。
而終于落筆,大抵也是因為這兩天開始讀的《電影的七段航程》實在是喜歡。《訪談錄》可能畢竟是戈達爾處于被動,而《電影的七段航程》卻是他發自內心的主動的對自己電影作品的回顧,而這顯然就更高于《戈達爾:影像、聲音與政治》中第三者的政治性解讀了,無疑擁有更高的閱讀快感,最重要的是易懂。
對于電影史來說,這本書能出版著實是件快事,配合著戈達爾的錄影作品《電影史》來看,收獲未為小也,其意義之大自有牛人論斷。出于個人崇拜,我由衷地感到歡喜。
此書來自于戈達爾在蒙特利爾電影藝術學院的講座錄音,而此事注定是要感謝學院主任羅季格(Serge Losique)對戈達爾的邀請的,更重要的是他聽取了戈達爾的建議,將單純的“影史講座”計劃演變成由戈達爾親自主持的邊看電影邊評論式的“評論音軌”形式。
有一點遺憾的是,原計劃中的主持人是法國電影資料館的館長朗格盧瓦,是他的離世給了戈達爾機會。當然,對于戈達爾來說,他的離世是更大的遺憾,因為他最早計劃拍攝的《電影史》是要同朗格盧瓦合作的,并已經與他有了商量。在戈達爾看來,朗格盧瓦驚人的記憶力以及對電影史的如數家珍是無可比擬的,他堅信朗格盧瓦會在他陷入困惑時,對他說:“你應該在哪一個時期的哪一部電影中去找尋某某東西。”大膽想象一下吧,如果有他的加入,可能《電影史》真的會更牛掰。
原計劃中講座要分“十段航程”,但是因為羅季格出現了財務困難,而戈達爾自己的聲影公司(Sonimage)又獨力難支,所以最終只完成“七段章程”,但是戈達爾對此仍然表達了對羅季格的感謝,“他能有這番創新的膽識已屬難能可貴,何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B從最基本的定義到打破一切規矩
戈達爾的講座以先看電影再做評論進行,片單的選擇主要由他定,上午看別人的經典作品若干部,選擇原則主要是要與下午放映的他的作品有主題或是類型等方面的內在聯系。正因此,他對自己作品的回顧,也就滲透了他對影史、工業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間接。
同《訪談錄》相比,戈達爾的表述明顯“規矩”很多,對一些基本的概念都作出了“罕見”的四平八穩的定義,不可忽略的是,他的“狡黠與自我矛盾”依然存在。比如他將電影定義為“是由一群生活在社會中的男男女女所呈現的景況,也就是他們在某些特定時間的行為表現,然后印記在底片上,或是以某種方式表達他們的內心感受。當然,還需要有文化背景、地理因,并且具備分析和洞察的能力,后者不一定要很強,但至少要適度,只是這些都是抽象無形的。”
這個定義就像教科書上的標準說法,不見波瀾,風平浪靜,就像他的《筋疲力盡》中的美國女孩在香榭麗舍大街上平淡的沿街叫賣報紙,就像《隨心所欲》中靜靜地由安娜·卡麗娜的背影開始這一部探討女性生存的作品,更像是《狂人皮埃洛》中讓-保羅·貝爾蒙多從畫右走向畫左時不斷變化顏色的背景,電影就是這些男男女女在特定時間內的行為表現。但是,正像戈達爾所強調過的“塞尚畫的蘋果絕不僅僅是一顆蘋果,但是它確實只是蘋果”一樣,當他們被戈達爾剪進膠片之中,已經化身為具有無限外延和深刻內涵的符號。
又如對蒙太奇的定義,他說:“所謂蒙太奇就是把一些東西結合在一起,產生一種相互關系,同時還要讓觀眾能夠清楚了解這些東西。”比起愛森斯坦最基本的“1+1>2”的定義,這個定義并未有多實質性的推進,接下來戈達爾以如何表現“戴綠帽子的男人”進行影像解釋,并進一步闡釋了蒙太奇的外延,“這一個簡單的對照比較也就是我所謂的蒙太奇,這就是影像配合聲音或是聲音配合影像后產生的的神奇力量。我認為深入蒙太奇內部縱向的‘地質學’和橫向的‘地形學’都包含在電影史中,且是看不見的,也不能將它顯現出來。”顯然,這個由跨學術名詞堆砌的定義更加符合戈達爾“表現主義”的語言風格。就如同他說研究電影史,“不僅要以時間為順序來敘述,甚至還要用點‘考古’或‘生物學’的眼光去闡釋”——《電影史》系列非常明顯地貫徹了他這一初衷。
事實上,相比于戈達爾的電影,他的語言文字狡黠程度常常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正因為此反倒變得更好理解,閱讀起來不僅得以分享其中的愉悅,而且更能激發自己的思考,推動力十足,最能驗證其魔力的就是感覺時間過得飛快,漫長的地鐵路程嚴重被壓縮了,每個早晨都因此而變得非常快樂而充實。
書中(講座)第一航程以《筋疲力盡》和普萊明杰的《墮落天使》(Fallen Angel)開始,戈達爾不僅回憶了創作處女作的種種背景和動機,亦以此對黑色電影做了自己的解讀。《墮落天使》尚未看過,等看完后,再對書和影片做筆記,今天就此罷筆。
OK,我就是那個愛折騰軟件的策劃君阿隨,沒事搞搞視頻、聽聽Nirvana、讀讀陶淵明、看看戈達爾的電影,生活就很美好。
如果還是不了解的話,推薦來閱讀阿隨君用簡書半年后的感想文,每一次小進步,都是嶄新的。
如果親愛的小伙伴喜歡這篇文章,阿隨這里賣萌求點贊求支持哦,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