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原因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在我們的頭腦中,“自我”占據了大部分的空間,所有關于“我”的東西都是很重要的。而一切描述,都會不由自主的聯系到“我”身上。
還有所謂的“諂媚效應”。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更正面和更積極的事情。所以他們會認同自己還有很多未能得到發揮的潛力以及自己是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之類的描述。
此外從基因角度上來看,每個人幾乎都是一樣的。相似的基因造出了相似的大腦,大腦中相似的機制引發每個人的思維。盡管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對每個人的思維產生影響,但大體上來說,每個人的情感、個性上總有很多共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