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都市生活中,星座好像成為了我們了解一個人的首要準則,身邊有太多人都在談論著星座,了解了你是什么星座就好像了解了你是什么樣的人。每個人的身邊也總會有一些所謂的星座大師,說出的結論總是讓你頻頻點頭。
可是星座真的那么準嗎?
法國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項測試,他們將希特勒的出生日期等資料寄給了一家自稱能用高科技軟件得出精準星座報告的公司、井支付了一筆不菲的測試費用。與此同時,他們又找來五十多名并不知道希特勒具體出生日期的星座愛好者參加討論。
研究人員根據星座資料詢問這些星座愛好者對不同星座性格的看法,其結果都與多數星座資料書一致。最后,研究人員問在場的幾平所有星愛好者,認為希特勒是什么星座,在場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陰險狠毒的天蝎座是希特勒的星座,只有兩人認為他是完美主義的射手座。可事實上,希特勒的生日是在四月,與這兩個星座一點關系都沒有。
當然,星座公司也沒能準確地將希特勒的性格概括清楚,并且還“不準確”地測希特物“非常喜歡動物,富有愛心,熱愛和平”。
2003年8月,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了澳大利亞珀斯科學家、前占星家杰弗里·迪安和加拿大薩科克其萬大學的心理學家伊凡·凱里一起搞的一項研究成果。
1958年3月,他倆在英國倫敦招募了2000多名新生嬰兒參與此次研究,其中大部分嬰兒出生時間僅僅相差數分鐘。按占星術理論來說,他/她們之后的人生走向會有所重合吧?但結果確不是如此。
科學家們羅列了100多種不同特性,包括職業、焦慮程度、婚姻狀況、好斗性、社交能力、智商以及藝術、體育、數學、閱讀方面的能力等等;之后,研究人員在橫跨半世紀的時間里定期對實驗對象的發展情況進行檢測。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同一時刻出生的實驗對象們沒有展示出任何相似之處。
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星座并不能準確定義人的性格,可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相信星座理論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巴納姆效應在作祟。
1948年,美國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解答了這個句題。他給一群人做完人格調查表后,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后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它證明了: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已的人格面貌。
這便是巴納姆效應,它在今天的社會常常被人用來解釋為什么人們會相信星相學和命學。因為人們常常會覺得星座性格分析、生肖性格分析、血型分析的描述非常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實際上,這些都屬于偽科學。而那些偏信于星座學說的人往住就是中了巴納姆效應的圈套,從而影響到了對自身客觀而正確的認識。
這種現象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在情緒低落,或者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心理的依賴性也就大大增強,受暗示性比平時更強,因此會對一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描述產生信任感。換句話說,人們也是通過接受這種暗示來給自己力量。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例如,法國研究人員米歇爾·高奎林在一家知名的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聲稱可以兔費為人們提供電腦生成的星座分析報告。
法國各地共有一百五十人對這廣告做出了回應。于是高奎林把一模一樣的分析告寄給了每一個人,并讓他們們通過打分的方式評價收到的分析報告是否準地描述了他們的個性。
結果顯示,有94%的人認為分析告的大容非常準確。有一個人在給高奎林的信中寫道:這臺機器生成的報告簡直太棒了……我得說這簡直太超乎想象,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另外一個人則寫道:一臺電子設備竟然能夠算出人的性格和未來,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還有更多的人被這報告的精準性深深地折服,他們竟然愿意付錢給高奎林,以便得到更為詳盡的分析報告。
那我們來看看這份報告是怎么樣的呢?
適應性很好,可塑性也很強,同時您有一些缺點,但您能恰當地掌控它們。您希得到別人的贊美,不過并非每個人都如此對您,您在生活中充滿活力,但這種活力會朝著秩序、控制和平衡的方向發展。您喜愛獨立思考,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您不會接受,您講求條理,看起來可能是一個樂于遵循社會規范、舉止得體、頗有道德感的人。您是生活富足、思想健全的中產級中的一員。您認為在別人面前的過于坦率地表露自已是不明智的。您有時外向,親切,愛交際,有時內向,謹慎而沉默。您正在等劃做一件能為您帶來利益的事情,您會對您身邊所愛的人表達自己的愛意。
實際上,這就是一份既籠統又空洞的描述,但是大多數人看到這樣的描都會覺得比較適合自己,因為這是一頂戴在誰的頭上都合適的帽子,包含了大多數人的共性跟期望。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人們心中對于想要相信的事物存在著傾向性。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人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吵架,你在吵架的時候會找到各種“理論”來證明你的論點,即使那是你冷靜下來后自己都不認可的“理論”。
其實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來更正面和更積極的描述,因為那會使他們認同自己擁有很多未能得到發揮的潛力。
所以巴納效應的存在,有消極的影響,同時也存在積極的影響。
如果我們相信一些積極的預測,其實是給了我們極大信心,如果人們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去做某件事,效果果當然會變得十分顯著。但如果千篇一律地去附和自己,碰到問題就拿預測生搬硬套,認為都是宿命,都是星座造就了我不可改變的性格。從而不去分析,不從自身找問題,這樣下去肯定陷進去,一錯再錯。
要想避免受到巴納姆效應的誤導,要從自己下手,要學會面對自己,認清自已的優勢和劣勢,充分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正如印度禪修方法之一的“內觀”,學會向內看自己,認清自己。
當我們都能認清自己的時候,巴納姆效應也就沒有那么容易誤導我們了。
后記
其實現在又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相信偽科學,容易被偽科學華麗的外衣所蒙蔽,因為那些華麗的外表會讓你感覺在痛苦、無助的時候能獲得力量。但是這些力量也只是幻想,當你透過外衣看到本質的時候,這種幻想也會隨之消失。其實能帶給我們力量的不是幻想,而是我們自己。當你能認清現實,認清自己,充分調動自身的能力,也會發現你是充滿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