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的第一個外國地名,就是薩拉熱窩吧。那時候在上小學(xué)。因為《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這部電影,這個拗口的名字便帶著一顆幼小心靈對異國之鄉(xiāng)的浪漫想像留在了記憶里。
2006年我終于來到了薩拉熱窩。這個記憶中與二戰(zhàn)相關(guān)的城市尚未從又一場更殘酷的戰(zhàn)爭中恢復(fù)。1992-1995年的波黑種族戰(zhàn)爭死亡27.8萬人,近波黑人口的十分之一。十年過去了,城市里仍然可見炸毀的建筑、布滿槍孔的墻壁和散落在房前屋后的墓地。
可這個沉痛的城市又是充滿活力的。有什么比看到彈孔累累的陽臺上盛放的鮮花更令人感動的呢!人們熱愛音樂、孩子的笑容美好、老人飽含滄桑的眼里含著希望。
從薩拉熱窩南下140公里,就到了波黑南部的一個村子Blagaj。這里是流經(jīng)波黑的Buna河的源頭,有一條很長的溪流。我在這里找到了一個溪流邊的家庭旅館。到了才知道,所謂家庭旅館,其實就是他們的家,經(jīng)營的人,是家里17歲的大兒子。父母在薩拉熱窩上班,鄉(xiāng)下的房子里還住著他8歲的弟弟和90歲的奶奶。
這里是歐亞交界,建筑風(fēng)格深受土耳其影響。我睡的房間是ottoman風(fēng)格的,有白白的墻、又坐又睡的ottoman, 拼花圖案和鉤花的窗簾。
睡一覺起來,我跟著弟弟去河里釣魚。一晃就是一下午。
奶奶90歲了,她不說英文,但我們能你來我去地聊挺久。
家里其實沒人做飯,所以我的晚餐是這樣的。不過我特別喜歡這里的甜咖啡。
我離開的那個早晨,陽光溫和,溪水清涼。兄弟倆把我一路送到長途汽車上。哥哥跟我說,他接待過一個意大利游客,給他看過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照片,那里的村子好美啊!能攢夠錢去那里看看,把他的家做得比那里的酒店還漂亮,是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