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蛾P雎》是《詩經》的第一篇,四句窈窕淑女,非常生動地運用“興”的手法。同時,《蒹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也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而《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比興的手法,用自然現象來體現女主人生活的變化。剛出嫁的風光,被始亂終棄的悲哀。而且上下文還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富有藝術魅力,展現鮮明的形象。比興手法的運用為中國詩歌樹立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藝術法則。詩經是先秦時期,人民在田野間勞作時的民謠,重章疊唱的形式營造出了一種喜慶的氣氛,從而體現出古代勞動人民歡快的心情。不僅僅是《關雎》和《蒹葭》,《氓》詩經中還有《桃夭》《式微》等,都是運用了賦、比、興的寫作手法。所謂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賦就是排比。比,就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喻。所謂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興就是烘托。在詩經種常常用于開頭,用來塑造一種或是興奮,或是凄涼的氛圍?!对娊洝访窀柚薪枰云鹋d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如《關雎》中和鳴的雎鳩、《蒹葭》中茂盛的水草。這些物象其實與文章本無關聯,但是作者卻將他們聯系在一起,塑造了一個浪漫的、動人的、賞心悅目的風光。也體現了愛情的美好,暗戀的心動。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
《詩經》由于是采集勞動人民傳送的歌謠,所以常常出現一首詩中,每句話只改了幾個字。環環相扣,回環往復。朗朗上口。這種形式是民歌中獨有的。民歌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抒情。所以賦比興的手法也極利于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