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手記——談談長尾理論

這本書是我新買來得kindle對我的第一個貢獻,讓我激動不已。慚愧的是今天才讀完第一遍,內心是很激動的,也很茫然。

長尾理論這本書簡單也復雜,通過復雜的市場表現濃縮成幾條定論,這是何等的魄力,我看的時候也是懵懵懂懂。厚著臉皮寫下這個題目,接下來好好談談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一、這本書屬于戰略

一開始讀,我就覺得這本書并不是那么重實操,而是偏重于對風口的把控、趨勢的預測、切入的技巧。簡單的概述一下目錄:長尾市場、大熱門的興衰起伏、長尾的三種力量、新生產者、新市場、新時尚領軍人、長尾經濟學、貨架爭奪戰、選擇的天堂、利基文化、無限的熒屏、娛樂業之外、長尾法則。

根據目錄大概可以看出,書是按照深入淺出,總分總的形式來寫的(小學寫作文的一點心得,哈哈)。之所以說這本書是講戰略的是因為長尾理論嘛,既然是理論就是抽象的,就是從實踐中抽離出來的線,因此讀這本書可以幫我們更好的去熟悉深入一個行業,了解、分析、回答行業現狀、問題。

二、什么是長尾市場

講個最簡單的例子——睡覺姿勢這個領域內,大多數人都是躺著睡,還有小部分人站著睡、坐著睡、趴著睡、側著睡等等。那么這個睡覺姿勢領域就存在著長尾現象,長尾現象不只是單線條的縱向區分;而且是立體多維度的分層,每個細分領域都可以成為一個小的長尾。

簡而言之,長尾就是主流和非主流的組合,這種主流和非主流的組合并不是絕對的。長尾市場是基于豐饒經濟學的假設構建的,和目前另外一種主流熱門經濟學相對立。熱門經濟學強調的是產品始終不能滿足需求,由于產品、資源的短缺性,我們需要更加高效的利用資源、更加傾向于大熱門(長尾曲線的頭部產品)。

我的理解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種類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促使了供求在局部領域的動蕩,從而導致長尾誕生——我們不再千篇一律,不再遵循主流。由于生產力的提升,產品整體滿足需求的程度提高,人們從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一二層級向上流動。那么產品的多樣性也就有了意義。

這也導致了人作為社會個體對個人獨特性的關注,并愿意為這種獨特性投資。我們在享受大熱門產品的時候,例如可樂、熱干面;同時會嘗試并熱愛水果沙拉、魚腥草等小眾食品。

因此長尾市場的源動力是生產力的質變;支撐點是產品多樣性和人對個性的訴求投資。

三、大熱門的興衰起伏

關于大熱門,我更喜歡用潮流這個詞來表達,好理解——一段時間內大部分需求方追逐的供給物。準確的說,這種大熱門不僅僅局限于市場經濟下,它存在于整個社會的角角落落。潮流根源是產品的稀缺性,再加上一些營銷的影子。

也因此,我們看到音樂流行榜、電影排行榜、銷冠等等有著深刻大熱門烙印的詞匯,這都是根植于潮流產生的名單。

而我們現在發現遇到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情形——人們,尤其是這個社會的年輕人,喜歡聽小眾的音樂、看小眾的書、結交小眾的社交圈子。這是人作為個體屬性的彰顯。這不能代表潮流的衰弱或者消亡,只是潮流和利基在需求上的自然演變。

其實利基市場始終存在,我們回想一下,在大家都聽許嵩的歌的時候,總有人討厭他,而去聽小眾的歌手;總有人離開熱門電影的售票處,去買某個優秀紀錄片的票。只是隨著互聯網工具的廣泛應用,利基市場的豐富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這種選擇性讓人們很享受,這不是熱門市場能給予的獨特性。

四、長尾的三種力量

長尾的三種力量,通俗點講就是生產工具普及、傳播工具的改進、供給與需求的轉化效率。前兩者不需要多講,我剛才提到了生產力提高是長尾市場的源頭,那么生產工具和普及工具都屬于廣義的生產力組成部分。

我詳細說一下自己對第三點的理解。我只從搜索這個詞來解讀這第三點。隨著互聯網工具的改進,長尾市場得到進一步的放大,產品的多樣性越來越多,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那么如何將供給物的選擇性轉變為需求方的真實市場行為呢?搜索是一大利器,好的搜索可以讓用戶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小的精力獲得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并最容易產生有價值的市場行為。

那么搜索如何做的更好?數據、算法、交互。建立豐富有序的數據庫、設計準確的算法提升數據價值、符合用戶習慣的交互完成最終的用戶搜索行為。維基百科、亞馬遜、谷歌,這些都是搜索的前輩,大家有機會多體驗一下,確實做得很好。搜索做得好,就代表渠道的關鍵節點控制得好,壁壘也就很兼堅固。

五、長尾法則

這里我就不闡述自己的觀點了,照搬一下書中的觀點,給沒看過的讀這一點啟發。

長尾的成功來源于兩點:提供全部產品、幫用戶找到產品。

第一點,也就是提供全部產品,這條是很難實現的,遠的不說,就說最常見的音樂,沒有任何一家可以獲得所有音樂的授權,這本身是一個不可能事件。因此盡可能多的去獲取供給物,這是長尾成功的基礎。

第二點,關于幫用戶找到產品這一點,其實就是上面提到的搜索。搜索往大了說就是協同過濾器(長尾理論語)。書中對第二點總結了很多法則,例如一種產品不適合所有人、一種價格不適合所有人等等,這類的法則有些虛,不多說了。

最后,我覺得這本書更多的給我們一種看待市場的角度,而且這種角度可以宏觀,可以微觀。第一遍讀,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深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