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90后,從今天起,對于十八歲,要用上重返這個詞了。
98年11月出生,一個月前我剛和十八歲說再見。
十八歲生日前幾天,我一直在計劃著十八歲生日的活動。我記得那天是星期四,我想,我要逃一節晚自習,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那場電影11點開始,1點結束。我連朋友圈的內容都想好了:進場之前我十七,退場之后我十八。
十八歲生日當天,我按計劃逃了晚自習。
然后,走出校門,轉了幾圈,不由自主的,走向了補課班的自習室,進去刷了一套數學卷。
十二點整的時候,我看了看表,又看了看面前的數學題。心里想,就這樣十八歲了,會不會有點倉促。
凡事我都想講究個儀式感,可是很多時候,又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把原本以為很重要的節點,順其自然的度過了。
我對十八歲的回憶,沒有想象中的成熟成長,也沒有不平凡的大風大浪。
這一年,和往年一樣,很平常。
也不過是,老師聲嘶力竭地一遍一遍講重點,我們提心吊膽地偷偷傳紙條,把書堆起來藏在后面睡覺。
是每節來之不易的體活課之后,男生拿著球推推搡搡的沖進教室,女生手挽著手從小賣店帶著零食回來,大家各自收拾著東西,吵吵嚷嚷的不情愿地問,下節課又考什么啊。
是每次的模擬考試之后,男生迅速的找到心愛的女生的桌子,搬回女生原來的位子,女生乖乖的跟在后面,我們嘖嘖嘖地感嘆著男生真有眼力勁啊,女生羞澀的一直笑,臉上是掩蓋不住的驕傲。
是每個早自習不重樣的請假理由,是每個晚自習費盡心思拿到的請假條,是每個周五偷偷帶去學校的手機。
是備考時焦頭爛額的題海,是每次模擬考試之后一邊哭一邊咬牙堅持。
是最后一次校運動會上,4×400米接力賽最后一棒的所有隊員,在See You Again 的背景音樂中手拉手跑向終點。那場破壞了規則的比賽,沒有勝負,只有滿操場排山倒海的呼喊聲,是主任以裁判的身份,批評了運動員,卻又以一個長輩的身份,笑著看著我們。
是照畢業照的時候,女生神神秘秘的相互討論,是精挑細選的小裙子,是笨手笨腳的小花妝。
是每一張,青澀又勇敢的臉。
很多事情其實也不需要什么儀式,它就擺在那里,明明白白,光明正大。誰也繞不過它,它也從沒饒過誰。
終于,我們,再談起十八歲,也要用到重返這個詞了。
十八歲,憧憬時是神秘,回憶時是甘甜,經歷時,卻是苦澀。
這一年我們面臨了人生中第一次選擇與別離,重逢與相遇。
這一年有太多不盡人意。
看到很多人開玩笑說,2018的愿望,是別過的像2017一樣。
其實真的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句玩笑,當期盼了好久的新起點到來時,
希望我們真的都能好好珍惜,都能放下充滿遺憾和不甘的2017。
擁有一個嶄新的開始。
永不回頭看,最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