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霸道、強道,都嫌王道太慢,要快!秦孝公行強道,有沒有他想的那么快呢?從秦孝公繼位,到到秦始皇完成建國大業,一共七代人,一百四十一年,之后,秦朝生存了十四年。秦孝公的強道,不過是過把癮就死。周文王的王道,從爺爺周太王一百里地開始,起點比秦孝公低幾十倍,到周武王一共四代而有天下,享國八百年。王道既比霸道來得快,也比霸道傳承得久,但是心術不正,就聽不懂。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shan)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云:‘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酥^也。”】
這一段,可以說是《孟子》全書中比較核心的內容了,因為王道霸道的分野,就是孟子提出來的,你是行王道還是行霸道,這個問題,成為中國人兩千多年永恒的問題。今天,我們經營企業,還要講經營的王道。
王,是天下之王。霸,是諸侯之長,其勢力強大,足以把持天下。孟子說,依仗實力,然后假借仁義之名以號召征伐的,可以稱霸諸侯。齊桓公、晉文公,是霸道的“歷史原型人物”,后世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典型的霸道。霸必有大國,要行霸道,必須有實力,地方千里,帶甲十萬。有多大實力,才能霸多大地盤。王道呢則不同,王道不需要地盤。商湯起家,是七十里土地,周文王起家是一百里。國家都非常小,但施行仁政,天下歸心,所有的人民,都想加入他們的國家。
依仗實力來使人服從的,人家不會心服,力不贍也,贍,足夠,力量不夠,不如你,不敢違抗你。而以德服人呢,人家才會心悅誠服,就像孔子的七十多個弟子服孔子一樣?!对娊洝飞现v:“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就是這個意思。
張居正講解說,王道、霸道的區別,關鍵在心術。依仗土地甲兵之力,而假托于救世安民之事,他做的事情雖然是為天下之公,但內心實際上都是為自己的私欲,這是霸道。王道呢,是大公無私,至正之德,行救世安民之仁,心是實心,政是實政,其至誠足以讓人感動,其善政又足以招徠天下之人民和賢才,所以他不需要土地之廣,甲兵之盛,自然天下悅服,朝諸侯而有天下。
商湯、周文王,都是經過這個過程,當然不是從七十里、一百里,然后一步就有天下。而是一個仁政的超級磁場,不斷的吸附周邊諸侯,文王以百里的說法不準確,應該是周太王,文王的爺爺,他起家大概一百里,到文王去世的時候,周國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商只擁有國都周圍及東方諸侯罷了。所以武王伐紂,是摧枯拉朽。
孟子一生推行王道,沒有一個諸侯國君聽他的。我們前面講過,最后勝出的是秦國。秦國是不是霸道呢?不是。齊桓公、晉文公,那是霸道,尊王攘夷,維持國際秩序。霸道是維持秩序的國際警察。秦國的目標是吞并全中國,霸道根本不能滿足他的胃口。
秦朝的建國大業,是從秦孝公重用商鞅開始的。商鞅入秦,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覲見秦孝公,第一次跟秦孝公談堯舜的帝道,秦孝公完全聽不進去,聽得打瞌睡,之后罵景監,你推薦的什么玩意兒!商鞅申請第二次機會,談商湯、文王的王道,還是聽不進去。第三次,談春秋五霸的霸道,秦孝公聽得有點意思,跟景監說,你推薦這個人還不錯。但是,并沒有用商鞅的意思。商鞅聽到秦孝公的反映后,對景監說:“我明白了,再給我一次機會!”這一次,連談了幾天,秦孝公興奮得把坐墊一個勁的往商鞅身邊挪。
事后景監問商鞅,你跟我們國君說了啥呀?他這幾天這么興奮!
商鞅說:“我勸大王采用帝王治國的辦法,建立夏、商、周那樣的盛世,可是大王說:‘時間太長了,我不能等,何況賢明的國君,誰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時候名揚天下,怎么能叫我悶悶不樂地等上幾十上百年才成就帝王大業呢?’所以,我用富國強兵的辦法勸說他,他才特別高興。然而,這樣也就不能與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這里很有意思了!
首先我們比較一下商鞅和孟子。齊宣王問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直接就拒絕回答了,說:“孔子的門生不談齊桓晉文之事。”孟子的口袋里,只有一個救天下的處方,誰按這個方子來,他就事奉誰。沒人按這個方子來,就傳諸后世。
商鞅呢,他口袋里啥處方都有,帝道、王道、霸道、強道,他甚至還有“帝道”,這個詞我定義不了,因為就在《史記商君列傳》里他說過一嘴,別人沒定義。如果強道秦孝公不聽,我估計他還有。他只看“客戶的需求”,因為他的目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祿,而孟子的目的是救天下。
其次我們看看秦孝公為什么對霸道沒興趣,王道他是根本聽不懂,霸道呢,要以力假仁,要鋤強扶弱之類,他也不愿意干,因為他要鋤強,也要鋤弱,全給他鋤了。所以他要強國之道。背后深層次的原因,他嫌王道霸道都來得太慢!
兩千多年后,這個問題還擺在每一個領導者、經營者面前,行王道——那來得太慢!
孟子說,當今之世,行王道而有天下,如反手爾,解民于倒懸,易如反掌。孟子認為很快,但沒有一個諸侯同意,都認為那來得太慢。
我們看看周文王有多慢呢,從他的爺爺周太王為避戎狄攻擊遷到岐山下開基創業,這時候是一百里地起家,到武王伐紂統一天下,一共是四代人,之后享國八百年。這是王道范本。孟子算的賬很清楚,現在你們都有地方千里,帶甲十萬的實力,全天下的諸侯,全是壞人,如果有一個好人,有一個行王道的,那天下歸心,還不是風卷殘云,易如反掌嗎?
但沒人聽得懂,張居正點明了原因,因為心術不正。沒有那份心,如何聽得懂那話!
個個都要快!快!快!秦孝公行強道,有沒有他想的那么快呢?秦國統一天下,確實是從他開始奠基,從秦孝公繼位,到到秦始皇完成建國大業,一共七代人,一百四十一年,之后,秦朝生存了十四年。
秦孝公的強道,不過是過把癮就死。
我的孟子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中華書局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中國華僑出版社
孟子正義,焦循,中華書局
孟子譯注,楊伯峻,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