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魚兒
去年夏天超市做活動,購物滿XX元,贈送小魚兩條。想著送兩條小魚給小孩玩玩也挺好,于是湊足錢購物,孩子自己撈了兩條小魚高高興興地帶回家。
家里沒有魚缸,湊合著把小魚放在一個塑料盆里,小魚兒應該叫錦鯉吧,和公園、寺廟池塘里的魚兒是一個品種,只不過我們的小魚兒太小了,也就五、六厘米長,橘紅色的,游來游去倒也好看。可惜第二天,就有一條小魚兒翻肚皮,死翹翹了。
本來就是給小孩玩玩的,根本就沒指望另一條魚能多活幾天。因為前幾年我們有養魚的慘痛教訓。
幾年前, 當孩子還在上一年級的時候,為培養她的觀察能力,買一種小動物讓她學習觀察,貓兒狗兒太難養,還要給它們洗澡,帶它們遛彎,還是小魚兒最好養,又干凈有不吵鬧。于是特意買了幾條小魚,也是小錦鯉。按照賣魚人的話,每天精心喂養魚食,可小魚兒也太不給力,以每天一條的速度死去,沒幾天,魚缸就空了。
所以那次的經歷讓我對養魚,敬而遠之,小魚兒也不是那么容易養的。這次也是一樣,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剩這一條魚了,反正也活不了幾天。聽同事說,小魚兒也吃饅頭渣和飯粒,就沒有再去買魚食和魚缸。想起來時,喂點饅頭渣或米粒。沒想起來,或者,因為出差幾天家里沒人,小魚兒就得餓著肚子,什么也吃不上了。就這樣饑一頓飽一頓的,小魚兒還活著,哎,可憐的小魚兒,餓著肚子也不能說話啊。
我發現給小魚兒喂的多,它拉的就多,喂的少,它拉的也少,一個星期在外出差,等我們到家一看,小魚盆里的水還挺清的,幾乎沒什么小魚的排泄物,連換水都省了。
我們換水也很野蠻。把自來水靜放幾分鐘,然后雙手一合,把小魚攏到手掌之中,然后猛地一撈,把它扔到自來水里,哪像同事伺候的那么精心。同事的魚兒都是些有名的熱帶魚,一條魚都好幾百元,專門魚缸、專門氧氣泵,每次換水只換一半,產卵后的小魚都放在隔離區,防止大魚吃小魚……
結果卻很意外,小魚兒一直活到了現在,不知不覺中,這位沉默的朋友陪我們已經半年多了。從夏天到冬天,它似乎也沒有長大多少。每天倒是挺自由自在,喂食的時候,搖著尾巴馬上游過來,張口就把小饅頭渣吞到肚里。吃飽了,它就不吃了,慢慢游開,它還會自娛自樂,吐著泡泡玩兒呢!
我另一位同事也曾超市購物送小魚活動中,得到了兩條小魚,可他的魚早就死了。我家的小魚兒真夠彪悍,堪稱“魚堅強”了,有時候給小魚喂食時我心想,要是你會說話該多好,我真想問問你,你孤單嗎?半年多來,你一個小伙伴也沒有,你餓嗎?冷嗎?你在想什么?
小魚兒吃飽了,又搖頭晃腦地游走了,也許真的是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所以它總會忘記那些痛苦和不快,快樂地度過“魚生”。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個性,魚兒也是一樣,很高興和這樣樂觀堅強的魚兒作伴。
那條魚,成了我家最靚的風景。
(2)草娃娃
我們家一直沒有養過什么植物,因為整天忙忙碌碌,沒時間伺候這些花花草草,加上有時出差在外,幾天家里都沒人,嬌嫩的小花小草早就渴死了。
春節前,想讓家里多一點生機,還是買點小植物吧,越可愛越萌越好,帶來點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于是在網上買了三個草娃娃。也就是那種迷你小盆栽,一個像小蘋果那么大的卡通花盆里,自己種上草籽。自己家留了一個,另外兩個給父母了。
我父母----孩子的姥姥、姥爺退休在家,有時間打理,種了好多花花草草,長的非常好。多兩盆小草娃娃也不費什么勁。給我們自己家的草娃娃澆了幾天水,草籽兒一直沒有發芽,我心里有點嘀咕,難道草籽都死了?出了幾天差,心想,完了,幾天沒喝水了,草籽兒更不會發芽了。
結果回家一看,小草居然發芽了,長出了嫩綠的像縫衣針一樣的葉子,草娃娃終于長出綠頭發了,長長的,可惜有點兒凌亂。父母家的草娃娃早就發芽了,它們“個子”不高,但長的比較均勻,每顆草籽的高度都差不多,不像我家的草娃娃,“頭發”參差不齊,亂糟糟的。不過,就這樣我也很滿足了,好歹草娃娃幾天沒有澆水,它也沒渴死。
想起孩子小學時學的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作者小時候見過一個種桃花心木的種樹人,奇怪的是他沒有天天去給桃花心木苗澆水,澆起水來也有時多有時少,給作者的感覺有點漫不經心,可這樣卻長出了很好的桃花心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小桃花心木,不依賴種樹人,靠自己拼命把根扎得更深,吸收更多的養料和水分,只有這樣,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真是有心栽樹樹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經意間,我就做了一回種樹人。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才能長成百年的大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我家草娃娃,就是在不確定中,學會了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系本人(簡書ID:輝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