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居住的小區有一家超市,平時買菜的時候就會溜達到他家去買,店主是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子。
有時買菜的時候,趕上他店里生意忙,他就會讓他的兒子來照應我,后來彼此漸漸熟悉,聊天攀談中他得知了我的老師身份,非要向我取經,請教關于教育小孩的問題。
他和我說,他的孩子上初二,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有時成績好了能考到班內前十名,有時成績考的不好就會跌出班級前三十名,這讓他們很苦惱。
我問他,你們平時也管教他嗎。
他告訴我,怎么不管啊,他成績下降的時候就一個勁的說他。
“那效果怎么樣。”我問他。
“看不到什么效果,孩子也不怎么聽話,每次教育他的時候,孩子很沒有耐心,聽不進去別人的話?!?/p>
看得出,他很苦惱,他對眼前的這個孩子有些束手無策。
然后他問我:“孫老師,你覺得孩子怎么管教,怎么說他就是不聽,真是拿他沒有辦法?!?/p>
我頓時想到了心理學上有一種名詞,叫超限效應。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反映在家庭教育中就是:你越是對孩子嘮叨,孩子就會越煩。
于是我這樣回答他:你不要老是對他進行批評教育,這樣孩子心智上會有陰影,你可以提供一些道具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材料,變相的讓他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但是他聽完我說的這些,一臉的茫然,仿佛在他眼里,孩子想進步只有批評說教一種方式。
他的這種想法我深有體會,因為作為一名老師,我也曾用不厭其煩的嘮叨面對頑固不化的學生。
2
記得我做輔導員工作的時候,整個大一新生有100多人,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學生都有,素質也是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很乖巧聽話,有的學生就有點不識時務,也許是野蠻生長慣了,總有那么幾個學生不按套路出牌,你讓他認真聽課他不聽,你讓他做作業他不做,你讓他往東他往西,你讓他打狗他偏攆雞。
其中有這么一位學生,他是南方人,單親家庭,也許是從小經歷的和別人雙親家庭不一樣,性格有些孤僻,而且相當敏感,別人一句無心的話就可能讓他勃然大怒,因此,同學們都開始疏遠他,他總是一個人顯得很落寞。
后來,他開始頻繁的逃學,有課也不來上課,同學們之間組織的活動也不去參加,喜歡一個人悶在宿舍上網打游戲,為此,我曾多次找他談話,但效果甚微,他依然一副我行我素的姿態。
為此我發動了他的同班同學,對他進行說服教育,但由于學生之間對他本來成見就很深,很少有學生可以給他推心置腹的聊天和談話。
進而我又和他的家人聯系,他的媽媽很通情達理,但也是表示很無奈,并說她的小孩一直都這樣,聽不進去別人的話,在家的時候也很少和她交流。
可以說,我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總想著哪怕我說服不了他,也總會有人可以喚醒他吧,可是很遺憾,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服的了他。
后來我又想,既然軟的不行那硬的總可以吧。
于是我又對他進行了地毯式的狂轟濫炸,向他反復說,如果你不上課,這科成績會不及格,不及格要補考,補考不過要重修,重修不過會影響畢業,還有可能拿不到畢業證,對未來找工作會很麻煩等等。
可是,無論我怎么樣的苦口婆心,他還是一副滿不在乎的姿態,依然曠課逃學,依然我行我素。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你會怎么做?
你也許會說,這樣的學生連家人都管教不了,別人更是浪費時間,只能任其發展。
或者你會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如果你這樣想,一種可能是會走向極端,那就是你苦口婆心的說教永遠起不到效果,還有一種可能是,他終于良心發現被感化了。
很明顯的,我的這位學生就是那種無論怎樣的規勸和說教,無論來軟的還是來硬的,都無濟于事的那種學生。
如果是這樣,那是不是就任其發展不管不問了。
在我看來,不管不顧既解決不了問題,也讓你的苦口婆心竹籃打水一場空。你不僅沒有擔負起一個老師的責任,也讓學生走入了更加悲壯的深淵。
如果來一個角色轉換,把你的角色換做是一個父親,你會選擇任由其發展嗎?你會任由他自甘墮落嗎?
當然,肯定不會。
3
我認識很多家長,他們被這個時代過于偏激的單向度價值觀蠱惑,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富貴前程出人頭地。所以當自己的孩子沒有考出理想的分數或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時,他們總是一根筋的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還美其名曰“說你是為了你好”。仿佛在他們看來,只有通過說服教育才能規勸和改變一個人,才能讓一個走歪路的少年走向正常的軌道。
可是,一味的嘮叨真的能起作用嗎?
記得一次乘公交車,聽到兩個上初中的小孩聊考試成績,其中一個小孩考了85分,另一個小孩考了96分。
其中一個和另一個說:“我現在對考多少分都無所謂了。你要是考了59分,他們就會說,就不能努努力,考到60分以上啊;你要是考了70多分,他們就會說,你看看人家考八九十分的,就不能和人家學學?。坏饶憧嫉搅?9分,他們還是說你,你就不能不粗心啊,就差一分就滿分了;你真的考到了100分,他們還是會說你,別以為這次考了100分就了不起,別驕傲?!?/p>
他還說:“我天天回家都提心吊膽的,反正考多少分他們都要說你,我一點也不在乎學習成績了?!?/p>
說完,他垂頭喪氣的不說話了。
這時,另外一個小孩開嗓:我的父母不是這樣的,他們很少評論我的學習成績,最多只是給我灌輸一些以后的路想怎么走,然后會給我看一些成功者的勵志故事,他們更愿意讓我自己領悟。
小孩童言無忌,一車的人都聚精會神的在聽,有人覺得好笑,有人卻若有所思。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對孩子進行說教的家長,不僅沒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還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孩子進行鼓勵和引導的家長,孩子能夠在一種寬松的氛圍中進步和成長。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曾經。
上高中的那陣,學習成績很不理想,也沒少被父母反復的說教和講道理,但效果甚微,因為當時的我,并沒有意識到學習有什么用,也看不清未來發展的路,只想跟著感覺走。
后來,父母見對我施教無用,托一個有名的書法家寫了四個大字裝裱在我的床頭,這四個字是“背水一戰”。那時我上高三,學習壓力異常緊張,每次深夜睡覺前抬頭都能看到這幾個字,讓我對這個成語有了深層次的解讀,我被成語背后的故事感動,竟然就一板一眼的好好學習起來了。
可以說,在我的學習成長軌跡上,父母用這樣一種不動聲色的暗示和提醒讓我頓悟了自己,也糾正了自己。
父母的例子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對于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一味的說教永遠沒有自身的頓悟來的深刻和清晰。
于是,當我的那位學生依然在得過且過的時候,我停下了我那些毫無意義的嘮叨,而是轉而對他進行暗示和提醒,我開始旁敲側擊的給他灌輸一些教育的使命感、榮譽感和對未來的責任感,大約過了半年,他對學習的熱情已經明顯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4
電影《心靈捕手》里,少年威爾有驚人的數學天分,但叛逆不羈,到處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后被發現他才華的麻省理工大學藍勃教授保釋出來,并幫助他尋找心理醫生治療,直到遇到了心理輔導專家桑恩。在桑恩的努力下,兩人由最初的對峙轉化成互相啟發的友誼,從而使威爾打開心扉,走出了孤獨的陰影,實現自我。
在對威爾的教育過程中,桑恩的手段并非令人作嘔的循循善誘,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規勸與說教,他最大的魅力在于,用沉默與爆發交錯并進的方式,讓年少輕狂的家伙,在肆意詆毀別人的瞬間突然發現自己的愚蠢、在妄圖使用龐大知識儲備來攻擊別人時,懂得自己的才情也許爆發的并不是地方。
以前聽過這么一句話:身傳重于言教。采用一種適合的方式幫助他改正錯誤比說出他的錯誤讓他悔改更有效果。
我認識的家長中有這樣的,他們總是要求孩子要學習要進步要努力,而自己卻盯著電視機屏幕把一個姿勢癱成一具臥像,或在牌桌前把午后陽光坐成暮色蒼茫,當孩子學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只是大聲的斥責,轉手又在自己的生活里醉生夢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形成某種映射,父母的斥責和批評只會加重孩子進取的信心和勇氣,父母虛度光陰不思進取的行為也會一點點消磨掉孩子改變自己的動力和希望。
你都不上進,憑什么要求孩子努力?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談到教育的問題時,曾說過這么一個例子。他說每當他的孩子在學習看書的時候,他也會拿一本書坐在孩子旁邊,跟著孩子一起進步學習。
這就是身傳的力量。我什么話都不說,但孩子會看得到。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學習只是學生的事情,我們白天要工作晚上還要操持家庭,哪有時間和精力陪著孩子學習,只是你再忙有俞老師忙嗎,作為一個成功人士都肯花時間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有什么理由不可以。
退一步說,如果你做不到向俞老師那樣和孩子一同進步一起學習,你也要學會用一種暗示或者提醒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只是一味的說教大聲的斥責,只會讓孩子的反抗情緒加劇。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說服和教育對他沒有任何意義的時候,就應該適時的停下來,然后找到一種更具親和力的方式讓他接受和領悟。而不是,讓你沒有意義的嘮叨干擾了他內心的寧靜,讓你的指手畫腳使他失去了頓悟和蛻變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說的少一點,做的多一點,效果也許會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