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近兩年的讀書中,有一本書我推薦“讀”的話,一定是《圍城》。
《圍城》的名氣很大,大到我沒看過書,卻能在聊天時也說出“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好像這書我也看過似的。
這周讀起這本書,我帶著找這句名言的任務開始,卻在不知不覺中忘了最初的目的,一下子沉浸到人物和語言中。
一天下午因為停電,我得以在辦公室讀起書來,同事勸我別看壞了眼睛,我才發現很久沒有這種拿的起放不下的感覺。我一邊讀一邊感慨錢老先生語言的犀利與幽默,在我心里對他語言的認可,我認為在今天也不過時,經典永遠是經典。
相信《圍城》已經有很多贊美之詞和劇情摘要,蘇文紈,方鴻漸,鮑小姐,唐曉芙,趙辛楣,三閭大學,這些都可以做為圍城的關鍵字。
從《圍城》看學習,方鴻漸拿著父母和丈人家的錢出外留學,學期已滿,盡管他認為一紙證書不足以證明真學問,卻不得不辦一張假證對父母,對丈人,對盼他學成歸來的人給以安慰,這張假證也許在他的心上是一顆朱砂痣,卻也成為他日后生計所仰仗的門臉——歸國博士,在三閭大學的壯志難酬也是對他假學位的否定。
從《圍城》看家庭,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博士,也同樣是一個再也回不去家的流浪人,方鴻漸出國留學讓人艷羨,更讓兄弟嫉妒,他的歸來在某種程度上帶有侵略性,戰爭讓方家落寞,也再沒有了方鴻漸與父母與家庭的親密相處,盡管父母再以他為傲,面對結婚后無房可住的他也只能是言語上的同情,二弟三弟再不濟,總能和父母擠在一起,沒有人能說什么,可是之于一個留過洋的博士和家人擠在一起,靠父母生活,是真真被人看不起的。
從《圍城》看愛情,誰說愛情一定是轟轟烈烈,圍城里我有一種看熱鬧的感覺。船上鴻漸與鮑小姐打情罵俏,上海都市里有蘇小姐的大家閨秀式的含蓄的期待眾星捧月式的我喜歡你你就一定得喜歡我的愛,也有方鴻漸與唐曉芙暗流涌動,兩小無猜,脆弱的愛,蘇文紈對方鴻漸,你這個混蛋你竟然玩弄我的感情,沒關系,明天我就可以和我眾多的追求者之一走入婚姻,趙辛楣你還是繼續做我的小跟班吧,方鴻漸就此一別是路人。
從《圍城》看婚姻,方鴻漸在這本書里的男人屬性不強,外貌模糊的沒有特別的印象,性格熟悉的就像身邊的某一個人,既不憤世嫉俗,也沒什么壞心眼,平淡的如一杯水。隨波逐流。從與孫小姐相知,到最后結婚,我覺得有一種落入虎口的感覺,并不是說孫小姐有多不好,只是她太像一個會過日子的女人,不妖嬈,不嫵媚,正常長相,正常打扮,骨子里卻走著對生活對自己要什么的清晰認識,去三閭大學教書,一路上磕磕絆絆卻從沒說過退縮,一口一個趙叔叔,卻在結婚后對方鴻漸與趙辛楣的來往有諸多不滿。從不被學校重視到在各派系斗爭中仍有飯碗,從不被家庭重視卻自有一顆強大的心靈知道在姑姑這棵樹上生根發芽。方鴻漸與孫小姐的婚姻在今天仍有我們大多數人的影子,從準備結婚,籌備婚禮的那一刻起,就少不了兩家人為了錢多錢少的你爭我斗。小說最后方鴻漸回到空無一人的家中,聽到墻上的鐘表在敲響已經過去的時間,既讓我感到時間已經回不去了,也讓我感覺沒有什么能讓時間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