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我新接手了一門新的課程:道德與法治。
學期初,我備課時會從希沃白板的課件庫中尋找資源,課堂上跟著PPT講大半節課,教學形式以課堂對話為主,嚴格來說,還不是真正意義的師生對話,只能是教師與少數學生之間的對話,因為舉手回答問題的都是固定的七八個學生。
我對這樣的課堂不太滿意,希望有所改變。于是我進行了深度反思,總結出如下問題:
1.站在講臺時間過長。當我站在講臺時,不自覺的就變成了“講授型”教師,我要親自講完課程知識點,才認為完成了傳授。
2.只兼顧到少數學生。課堂提問時,主要采用舉手回答的方式,這種屬于搶權回答,只有一部分學生會參與到課堂中。我曾記錄過一節課的提問,主動參與提問的最多只有13位學生,也就是還有二十幾個學生沒有進入課堂互動,他們可能在默默思考和觀察,也可能已經神游了。
3.課堂趣味性不強。為了傳遞知識而講知識,課堂在教教材,而沒有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另外,我的教學語言不夠精煉,啟發性不強,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思考。這說明還需要更多歷練,并多讀一些專業書籍。
針對如上問題,我列出如下改進措施。
1.自覺減少站在講臺的時間,減少教師講述的時間,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學生站上講臺的機會。
2.借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加學生的參與性。課堂提問采取舉手回答、隨機抽取、小組推薦等多種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表達。并增加小組合作、同伴討論等多種課堂形式,豐富課堂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性。例如,可以使用“課堂有點酷”這個網站中的“擊鼓傳花”應用,采取隨機提問形式,讓學生更加專注于課堂學習。
3.提升課堂的趣味性。讓一門課變得有趣,是教師的最高目標。教師可以把知識變得有趣,教師可以把教學語言講的有趣,教師可以把學習活動組織的有趣,無論哪一種,都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課堂中我借助信息技術提升趣味性,例如使用希沃白板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更多的知識。
另外,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練習課堂對話技巧,發現學生錯誤不要立即糾正,而是鼓勵與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進行自我糾正。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有安全感,才能夠更加自如的表達。這種安全感就是教師對學生觀點的包容和接納,是學生之間即使彼此不同,但都能彼此欣賞,這些需要教師創建這樣的安全氛圍。有了安全的氛圍,才能讓學生暢所欲言,才能表達真正的自己。
根據以上思考,我準備了一節課《愛護身體,珍惜生命》,在這節課中我刻意減少站在講臺的時間,增加了隨機提問、學生的具身體驗游戲、男生女生大PK等多個活動。借用“擊鼓傳花”應用進行隨機點名,學生對這個隨機結果帶著一絲緊張,又滿懷期待。通過具身體驗游戲,讓學生體驗蒙住眼睛穿外套的不易,用一只手臂系紅領巾的困難,感受擁有健全、健康的身體多么幸福。最后使用希沃白板的課堂互動項目,把知識點融入游戲,展開男生女生大PK,一整節課,有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被叫到名字,幾乎所有學生都全神貫注的參與其中。這節課的設計基本達成了我的預設,但是游戲環節的兩個偶發事件引起了我的關注。
事件一:一個男生哭了
游戲PK是兩兩對決,我選擇男生和女生進行PK,第一輪女生贏,男生輸。剛想進入下一環節時,有學生突然說:“XXX哭了!”我才看到一個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停頓了一下,是該繼續教學,還是去安撫解決呢?我選擇了后者,因為我知道課堂的任何環節都有著教育的意義。
我走過去,問周圍的同學這個學生哭的原因。
“他很容易哭的。”
“因為男生輸了,他就哭了。”
“哎呀,你別哭啦,老師都過來了!”
……
周圍嘰嘰喳喳的聲音說個不停,我輕輕拍拍哭的孩子的肩膀,說:“老師理解你的心情,輸了的感覺不好受,是不是?你的情感很豐富,也很有集體榮譽感……”
“XXX,沒關系的!”突然有個聲音打斷了我,“我們男生后面追上就是了。”我順著聲音望去,在另一組后面的位置,有個胖胖的男生舉著拳頭向他示意:“我們會贏回來的!”
我看到之后也順著他的話說:“是的,這才是第一輪,后面還有機會。但老師看重的不是輸贏,我很喜歡咱們班男生這種團結的氛圍。”
我邊說邊回到講臺,這時哭的男生抬起頭,我看到他已經擦干眼淚了,他帶著一點請求的說:“老師,下一輪不要叫我的名字!”
我說好的,沒有追問原因。我想關于為什么哭和為什么不希望被點到名字,這個孩子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先尊重孩子,課后再跟孩子溝通。
事件二:男生女生吵起來了
經過五輪的PK,最后女生比男生多了一分,過程中因為有幾個男生大聲告知選手答案,被老師扣掉了一分。男生為此很不服氣,他們認為有的女生也干擾了選手,也應該扣分。為了這一分,男生女生大吵起來。場面有些激烈,甚至沒有聽到下課鈴聲。
這個結尾出乎我的意料,我沒有想到孩子們會這么在乎課堂的一個PK,在我看來,僅僅是PK而已,沒有任何獎勵。我跟全班又一次解釋扣分的原因,并表明我認為輸贏不是最重要的觀點。看著他們的為分數爭執的模樣,我很感動他們為了自己的隊伍分數而努力爭取。同時,我也反思在規則的制定上要更加嚴謹清晰。
結語
在實踐中,我逐漸感受到,其實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不斷反思和修正的課堂。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經驗,這種經歷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