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容易缺的一項營養(yǎng)素,又經常被父母忽略的是鐵。
可以說,鐵缺乏是中國,甚至是全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營養(yǎng)素缺乏癥,而且缺鐵的后果很嚴重,還不易被父母察覺,往往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和耽誤孩子好幾年。
“缺鐵”離我們一點兒都不遠
鐵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至關重要,一旦缺鐵,細胞組織的供氧不足,就會對孩子的免疫力、行為和智力發(fā)育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更可怕的是,孩子缺鐵是不易被察覺的,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經常是一旦發(fā)現就已經到了貧血的階段,比較嚴重了。
補鐵方案,分齡走
每個年齡段都有自身的特點,家家的喂養(yǎng)方式也不同,所以補鐵不能“一刀切”,具體怎么補要分情況來看:
0-6個月
胎兒從媽媽那里獲取的鐵,基本可以滿足出生后0-6個月的生長需要,因此美國兒科學會和WHO一致認為孩子滿6個月再開始添加輔食。
但事實上,部分純母乳喂養(yǎng)的孩子在四五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鐵缺乏了。
對此,美國兒科學會之前的建議是,純母乳喂養(yǎng)或者總奶量中母乳占1/2以上的寶寶,4-6個月期間應該補充鐵,標準大約為每公斤體重需要1毫克的鐵。
注意:這里說的“補鐵”不是讓孩子提前添加輔食,讓了確定寶寶是否出現缺鐵或缺鐵性貧血,最好在4個月的時候帶孩子做一次體檢,根據檢查結果聽從醫(yī)生的醫(yī)囑,看看要不要補充嬰兒鐵劑。
7-12個月缺鐵高發(fā)期
6個月左右,是孩子缺鐵的高峰期,孩子體內儲存的鐵已經消耗殆盡,母乳喂養(yǎng)也不能充分滿足需要,要通過補充外源性的鐵來滿足。
這時要給孩子添加強化鐵的米粉和嬰兒食品,循序漸進添加的食物依次是強化鐵米粉、肉泥、肝泥。蛋黃和全蛋也可以吃,但是不能單純指望蛋黃補鐵,雖然蛋黃中含鐵量不錯(每100g雞蛋黃含鐵6.5mg),但有數據顯示蛋黃中的鐵吸收率并不太高,不如肝類、肉類。
根據中國營養(yǎng)學會的推薦,7-12月的寶寶每天要輸入10毫克的鐵。如果寶寶從飲食中獲得的鐵太少,非常容易造成缺鐵或缺鐵性貧血。
1-2歲
這個階段孩子主要通過各種輔食來補鐵,隨著輔食花樣逐漸增多,補鐵的來源選擇也多了起來。食物中的鐵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血鐵紅素的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比如動物肝臟、牛肉、羊肉、豬瘦肉、蛋類。非鐵紅素的主要來源是植物性食物,包括綠葉蔬菜、黑芝麻醬、豆腐、燕麥等。人體對血紅素鐵的吸收和利用率遠高于非血紅素鐵,所以動物性食物補鐵是首選。
那么植物性補鐵食物是不是就不吃了,又該怎么吃呢?我們的建議是葷素搭配很重要。
因為植物性補鐵食物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富含維生素C,它和氨基酸等能與鐵合成小分子單體,阻止鐵的沉淀,有利于鐵的吸收。除此之外,多吃獼猴桃、草莓、橙子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也有利于鐵的吸收。
2歲以上缺鐵高發(fā)期
2016版的膳食指南提示我們,2~3歲孩子一日鐵的推薦量是9毫克,4~5歲兒童一日鐵的推薦攝入量是10毫克。
2-3歲的孩子開始容易挑食偏食,父母在飲食方面往往又沒有小時候那么精心仔細,因此這個階段仍然是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高發(fā)期。
3歲以后,雖然出現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對不愛吃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