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四,學與玩,傻傻分不清楚
“寫完作業再玩”、“先學后玩”、“別光顧著玩了”......,這是家長們常常放在嘴邊的話。老蔡也這樣念叨。但是經過前邊一些文章的鋪墊,老蔡會問,學習和玩這的是涇渭分明的兩件事嗎?
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老蔡一直堅持不說開頭的那些話。因為老蔡認為,學習和玩沒啥分別,更絕對不是對立和矛盾。(老蔡你這個說法忽悠人啊!)
理由一,這個階段的學習真不難,不艱苦。有時候對孩子來說,不見得比腦筋急轉彎游戲難。既是不難,沒必要討厭它,厭煩它吧。
理由二,學習可以有樂趣。解答上一道難題后,那種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的感覺,很爽。一篇作文反復修改后,被老師當范文在班上念一下,很爽。甚至聽寫時全對,家長夸一句,也是很爽的。
理由三,玩出花樣和學出成績,方法上是一樣的。無非是多練一點,多想一點而已。例子可見老蔡的上一經。
綜上所述,難度類似,結果類似,方法類似。那么適當的引導小蔡,就可以讓她“傻傻分不清楚”。于是,斗智斗勇的忽悠人大作戰開始,首先是將作業變成小挑戰,“你一定坐不上這個題,嘿嘿”。其次是多鼓勵表揚,培養成就感。“你居然作對了,真棒”。然后是適當的提點建議,“要不寫上5遍,我再考你?”。最后是在游戲中引入類似的思路和方法,“就用剛才聽寫那招就行,玩上5遍,找找規律,準過關。”
于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小蔡并不把學習和玩分開,也不覺得兩者有什么不同。老蔡也樂得糊涂,大家輕松。
閑話五,十八般武藝的故事
前一陣子,老蔡參加了一個表彰會。會議期間,有孩子的才藝表演,有鋼琴、合唱、健美操幾個節目,很精彩。閑聊時,有位家長說“你看看人家孩子學的。現在的孩子,不學點啥簡直沒法活了。”說的有點夸張,但現在的孩子閑著的確實少,這班兒那班兒的沒少上。小蔡自己也學著音樂,下著圍棋。對于業余愛好的培養,老蔡倒是見過幾件閑事,有幾句閑話。
家長的一廂情愿。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很好動,我要讓他學學棋、學學書法、繪畫,讓他能坐住。通過課外活動引導孩子糾正毛病很好。可是前提是孩子要有興趣。如果孩子對琴棋書畫這類東西壓根就不想碰,你非讓他學、讓他坐住,我看是活受罪,只能增加孩子的挫折感和反抗意識。
孩子的下有對策。學圍棋的時候,老蔡聽到有個孩子這么說,“我不來下棋,我媽就得讓我上英語補習班,我還不如上這兒來呢。”可是只是為了逃避上補習班,對下棋也壓根不上心,只是來混日子,那還真不如不來。至少省錢不是。
全家的三分鐘熱度。這類孩子特點是啥都學過,學過了就過了。今兒我要學這個,沒三天就不學了。明兒我要學那個,沒五天又不感興趣了。家長倒是全力支持,陪著孩子上這兒上哪兒,大人認真聽課,孩子也沒閑著。結果是家長學了四五樣手藝,孩子就十八般武藝樣樣稀松。
快馬非要再加鞭。有些孩子本身很有才氣,進步很快。但家長的期望有時過高,給孩子定的目標高、施加的壓力大。順風順水時到還好,一旦孩子遇到些挫折和瓶頸,就不斷再加壓加碼。最終過大的壓力讓興趣愛好變成了厭煩甚至恐懼。
這些例子老蔡都聽過、見過。到底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是個見仁見智的閑話。老蔡的觀點是有三個:
首先孩子得有興趣。選擇上老蔡寧愿“揚長避短”而不愿“取長補短”,選孩子善于做的,別折騰他。他愛運動就讓他去跑跳投,他愛靜,就讓他琴棋書畫。只有這樣他才能快樂的參與,也才談得上愛和好。
其次是態度要端正。既然你有興趣、喜歡,就要認真對待,既然選了,至少要學會吧。如果不能堅持,那么壓根就不要開始。別本事沒學會,反倒養成了一身半途而廢的壞習慣。
最后呢,愛好就是愛好。家長一定要遵循規律,不要一味的嚴要求、大干快上,畢竟發自內心的喜愛才是孩子前進的最大動力。
愿我們的孩子都練就十八般武藝,展現一個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