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七,愛心多少錢一斤
前陣子單位捐款,讓老蔡也想起了小蔡這“獻愛心”的經(jīng)歷。
小蔡同學最早的捐款是上幼兒園中班,記得是某次地震,社區(qū)里貼出了捐款的通知。老蔡于是對小蔡講。“地震災區(qū)的小朋友沒有吃的、喝的、也沒有玩具了,你這兒要啥有啥,是不是應該想辦法幫助一下他們呢”。小蔡的主要精力放在咱家會不會地震上,告訴她絕對不會后,她說那咱們應該幫幫他們啊。于是去社區(qū)捐了10塊錢。
隨著小蔡上了小學,這樣的事情也比較多了。愛管閑事的老蔡也就看到了些不該有或者不好說的事情,比如有些同學不愿捐;有些同學向爸爸媽媽要錢去捐款;有的還嫌給的少,不高興,怕丟人......
于是就和小蔡深入的談了談這個問題,定了幾個原則:
捐款是好事,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咱能幫一把就是一把。可是這幫助別人,還是應該自愿。可以鼓勵、可以支持,但是不捐的也不該批評,也許不好,但不是不對。
獻愛心是你獻愛心,獻你的愛心,不是爸爸媽媽的。所以,錢要自己出。你自己有零花錢、壓歲錢,應該從這里面出。
做了好事不留名,幫了別人就好,不要想什么回報。你是為了幫助別人才做,不是為了老師的夸獎做的,這一點必須明確。
愛心無價,一塊錢不少,一百塊不多,不該攀比。如果你有萬貫財產(chǎn),捐幾百幾千也不多;如果你就一塊錢,都捐了真的不少。這愛心多少錢一斤啊?沒價錢!所以小朋友們切勿攀比。(對于這件事,小蔡的老師做的真心不錯,特別是對于大額的捐款,都要問清來由,不合適的不收。)
家長有的時候要引導孩子確定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去體會、去理解,進而去付出,去關愛。
學校的最近一次捐款,是給一個得病的同學捐款。老蔡大概了解了一下情況,告訴小蔡說,治病需要很多很多錢。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一想,換位思考一下。錢也許很重要,但如果我們太在乎錢,說不定同學的命就沒了。不是一定要你捐,但應該考慮一下同學的困境。不是讓你捐很多,但別人可能很需要。小蔡思前想后,決定將圍棋比賽的80元獎金捐出去。說是自己勞動所得,花的心安理得,拿來幫助別人,比其他事的更有價值。捐到學校,老師問過后收下了,還表揚了小蔡(雖然老蔡并不想小蔡受表揚)。
我想通過這件事,既讓小蔡獻了自己的愛心,更讓小蔡思考了錢該怎么用、怎么花,收獲很大。?
閑話八,前進的動力
鄰居家有幾個孩子,高中、初中的都有,快期末了,都用功讀書呢。大人們沒事兒閑聊,幾句話免不了會繞到孩子身上,家家都有本兒難念的經(jīng)。所幸小蔡只是上小學,還不到發(fā)愁的時候,老蔡可以置身事外。聽著、看著,老蔡看著這些娃兒們,也就不免有了點管閑事的想法。
臨近考試了,孩子都不想考糊了。不想雖然不想,但孩子們的心態(tài)卻千差萬別。有的孩子為了考第幾名而復習,想掙個幾名,盤算著能排班里前幾、年級前幾;有的孩子也為考第幾名拼命,想保個幾名,別被擠到紅線下邊兒去;還有的孩子做做樣子學習一下,名次到不重要,別讓父母罵就行,放個安生假;也有的孩子不用復習,反正復習也沒用,挨罵不挨罵的
,一陣兒就過去了,快樂的假期要來了......
同樣的孩子,同樣的考試,怎么學習差那么多呢?心態(tài)差那么多呢?“我讓他好好學,可是他總是不聽我的”。哦,這樣的話似曾相識,都是《語重心長的空話》。“我給他定了計劃、留了作業(yè),可他就是不做不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我算沒法了”這樣的話也聽了不少。原因是什么?為啥有的孩子跑的歡,有的牽著不走,打著后退呢?老蔡思前想后,覺得根本原因是兩個字——希望。
在前邊的孩子,有望爭第一,為啥不呢?我能做到,我就去拼一拼。在中上游的孩子,有希望進步的,有想保級的,想想能做到,下下功夫就有希望,父母督促的緊的,也會去拼一拼。有中下游的孩子,也曾努力過,由于種種原因失敗了,便放棄了希望,“我再拼命也提高不了幾分”,應付一下父母得了。在末尾的孩子,對學習成績是完全不報希望,“學也不會了”,干脆混了得了。
沒人不想好,可是總有人放棄努力。你的招兒我試了不行,我的招兒我想了用了也不行,我就不行了。這樣的想法在競爭激烈的初高中的孩子中特別常見。前兩類孩子,希望就是他們前進的動力,后兩類孩子,沒有希望,就是他們前進的障礙。
怎么讓孩子提高成績,老蔡沒啥好招兒(看見中學課程我也頭大,尤其是理科,都還給老師了)。和著孩子們玩玩心里戰(zhàn)術,老蔡還行。老蔡想,無論是什么樣的孩子,都要設法樹立希望,有希望就有前進的動力。小學可以放羊,中學得圈養(yǎng)。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關注他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兒,提出表揚和鼓勵,再宛轉(zhuǎn)的提出點小目標;關注他的退步,不要只是批評和責難,明確的指出原因,耐心的幫他改正,不要一棍子打死;關注他的困難,認真的和他分析,多想想辦法,幫助他克服困難,渡過瓶頸,別失去希望。
“希望”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老蔡上面幾句話帶過,有點兒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家長們做起來可能就很麻煩。但是沒法兒啊,誰讓咱當?shù)攱屇兀@是親生的不是。孩子不能放棄希望,因為學習并非那么難,中學課本畢竟不是天書,只要努努力,總是前進有望的。家長更不能放棄希望、放任自流,因為家長是孩子最后的退路,家長無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