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這個時候,工作上非常忙碌,但是付出并沒有得到期待中的認可,加上工作占用了很多時間,導致生活沒有規律,思想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挫敗感成倍地襲來。為了調整心情,我開始翻閱有關心靈雞湯、個人管理類的書籍,于是接觸到了時間管理--GTD(Getting things done,簡稱“GTD”)。
GTD是由David Allen提出的,它的核心概念只有五步:收集、處理、整理、回顧、行動,及如何通過這五步展開行動,達成目標。據說這本書已經影響了千萬人,是時間管理學界的圣經。雖然是本技能類的書籍,但是看完之后我卻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居然有這種簡單神奇的方法,可以讓人從忙碌、盲目、茫然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掌控人生!根據這本書的內容,我開始反思過去為什么忙碌卻沒有成效,比如做事習慣靠感覺,就容易出錯、出錯就會反復修改,最終導致效率低下。藉由這本書開始,我漸漸走近了時間管理這個領域。
光說不練假把式
Getting things done--搞定。這個名詞代表著高效、成功、自控。我曾先后讀了幾十本歐美、日本、國內的作者寫的時間管理方面的書,也參加了許多線上線下的活動,自我感覺已經接收和儲備了許多這方面的資源,但依然過不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理論脫離實踐,是出不了成果的。
就拿整理工作郵箱這件事情來說吧,按照GTD的五步法,我應該先收集所有郵件,然后分門別類地歸到各自對應的文件夾中,再按照重要緊急的順序進行處理。雖然我心里知道正確的做法,但是工作中又習慣了隨性而為,總是先處理方便順手的郵件,之后也沒有認真歸檔?!拔抑赖揖筒桓伞被蛘摺跋麓卧龠@么做吧”的狀態,直接導致我的郵箱還是很亂,經常處于找不到郵件、漏讀郵件的狀態。
對原有的習慣做改變是蠻困難的一件事情,但是不付諸行動,收集的資源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吸收進去,還是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呀。所以我現在會把這個流程打印出來貼在辦公桌上,時刻提醒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五步走。
自己用的順手的才是好系統。
原先用紙筆做記錄,但是覺得攜帶、搜索都不方便,后來看到其他GTDer用電子產品似乎更便捷,于是我開始瘋狂地糾結GTD系統哪家強?印象筆記花費大、Ominifocus兼容性不強、Toist、有道云筆記都不能與outlook一鍵鏈接,在不斷試用各種系統后,我發現似乎沒有什么系統是完美的,也沒有給我帶來高效的生活。反而因為使用各種不熟悉的系統,忽略了對GTD本質精神的追求,行動節奏被系統拖累了。
別人用的好的東西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建立自己的GTD系統,這絕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去摸索和調整,可以把別人推薦的工作方法轉化為自己的一套流程,但不能生搬硬套。
更為關鍵的是,系統再強大,也只是輔助工具,重要的是在平時的思維習慣和行動模式中徹底貫徹GTD思想?,F在我回歸使用最順手的紙筆記錄法,加上一些從電子產品中吸收的靈感而演變過來的分類、插頁等小功能,反而覺得更加高效了呢。
目標比計劃重要
再完美的計劃都比不上對目標的渴望來的更有動力,只有強烈的愿景才能克服實踐過程中的艱難苦困。
學會給計劃做減法。
剛開始我總是把計劃列的很滿,讀書、健身、專業、旅游、英語等等,凡是我覺得有意思的都放進去,而且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然后就發現,有些目標本身并沒有強烈的吸引力,也不能帶來連續的收益,但是因為計劃太滿,時間有限,精力和專注力就會被分散,做每件事情也無法達到深度思考。換言之,雖然量很大,但是質的方面沒有突破。
選擇最重要的那一項目標,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當計劃本上的目標沒有完成時,會覺得自己的執行力很差,其實是因為這些目標不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沒有產生強大的執行力。執行力并不僅僅來自于一個人有多么的自律或者多會做計劃,更多地是來自于他對自我的了解,才能設立正確的目標。當對這個目標的達成足夠想“要”時,自然會足夠想“做”這件事情。
時間是檢驗GTD的唯一標準
GTD的初衷就是讓自己的生活可控。
目標、計劃、五步走,老實說時間管理堅持一天二天甚至個把月都是看不到效果的,必須做好需要反復且長期堅持去實踐的準備。設計好的規則規范必須植根在腦子里,遇到問題先想套路再做行動,形成慣性思維。
通往GTD的100步
網上有一篇貼子:通往GTD的100步,將GTD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過去的一年,失敗的經歷比成功多,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重新邁出通往GTD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