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暢銷書《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引用《刻意練習》作者在1993年發表的論文,關于對一個音樂學院三組學生的研究結果,演繹出了1萬小時定律實驗。告訴我們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刻意練習》書中作者的定義
不論在什么行業或領域,提高表現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我們把這種通用的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
2
兩者的相同點是:兩個概念都強調持續不斷的努力。在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行業或領域,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致力于變成業內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許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
兩者的不同點是:刻意練習沒有對時間的具體定義,探尋了練習背后遵循的一系列原則。是練習的“黃金標準”
3
從有目的練習開始講起,書中總結了有目的的練習的四個特點:
1、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可以有效地引導練習。這一點上小六分享了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可以幫助制定一個小目標。
2、專注 ?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
3、反饋 不論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辨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么會存在這些不足。
4、走出舒適區,對于任何類型的練習,有一條基本的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變永遠無法進步”
4
可即使我們沒看過這本書,也知道很多堅持的道理,我們依然會“半途而廢”。
李笑來老師當年為了進新東方教書,要考TOFEL/GRE,要背兩萬多個單詞。一開始覺得:靠,這哪兒是人干的事兒啊?!然后,他花了一下午琢磨,有沒有辦法把背單詞這事兒賦予一個重大的意義呢?很快就想到一個。考過TOFEL/GRE,拿到高分,在新東方教書,據說年薪百萬,那……一個單詞就相當于50塊錢,這個爽啊!結果原來計劃剛開始先每天背50個單詞適應一段時間,想到這一層,馬上決定,不行,第一天就要賺上5000元!到了第二個月,覺得很不過癮,于是開始每天賺1萬元人民幣,試了試,覺得也不是太難么!雖說后來年薪不是100萬,可是收入折算到單詞也是可觀的呢,在那個時候估計換算成這個來,會有很多人都能過關吧。
這絕對是《刻意練習》里提到的遇到瓶頸并非達到極限,而是動機不足的絕好實例。
動機是從思想上解決解決瓶頸的問題,而試著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難的事情,則是從不同的方向和方法上解決練習障礙的問題,這兩個方法都是練習碰到障礙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絕不是一下子就放棄。
以上是今天早讀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