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出生在北上廣的孩子,所以十歲后才見過有人專門去咖啡館喝咖啡,而且就在這期間速溶咖啡也充斥著大街小巷,當然今天知道了,速溶咖啡根本就不算咖啡。
最近幾年精品咖啡席卷而來,真真假假的精品咖啡店也多了起來,不過不乏濫竽充數(shù)。有的只是現(xiàn)磨咖啡也說自己是精品咖啡,連自己的咖啡豆都沒辦法追溯產(chǎn)區(qū)和采摘時間,更別提和他聊聊處理法和烘焙度了…這種店家也是讓人醉了。
但是隨著慢慢接觸了身邊喝咖啡的人,覺得大多是被咖啡給喝了。受不了咖啡的味道,加的糖和牛奶還有糖精是咖啡的十倍數(shù),只因為坐在咖啡館里或端了個咖啡杯子,不忘給朋友圈更新條狀態(tài),生怕別人扣掉了自己喝咖啡這件事。
呃,有段時間我是理解的,因為人都有被關(guān)注的傾向,咖啡館們也日益投其所好,店面做得高大上,咖啡卻越來越湊合,當然也有例外。不過這是商業(yè)的常態(tài),沒有什么不好。我也不是捍衛(wèi)者要保衛(wèi)什么,只是不理解,這么久了,大家覺得還這么有意思。
我承認我也是喝咖啡的,我也喜歡精品咖啡,但是我是喜歡這種神秘的植物,茜草科咖啡屬,開著在非洲見過最純潔的白花,卻是合抱的種子,擁有著和宗教神話剪不斷的故事,也曾是大航海時代與文藝復興時代不可缺少的角色。
我自己喝咖啡,習慣自己選產(chǎn)地,自己買生咖啡豆,自己烘焙,自己磨自己煮,自己悄悄早餐時喝,夏天喝非洲產(chǎn)區(qū)的豆子,冬天喝亞洲和南美產(chǎn)區(qū)的豆子,我喝的講究只有我和我的貓知道。
生活的感覺,是讓自己有一種被重視得感覺,是自己給自己,不必表演給誰看。習慣是用來優(yōu)化自己的不是用來點贊的。
不過我承認生活需要儀式感,這種感覺非常神奇的可以增添生活的趣味與可觀性。我也有儀式感。
我只能說,我有我的不理解,大家有大家的不理解,人人不同才是世間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