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何真正學會一項技能甚至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你一定聽過一萬小時理論。而事實上,與時間無關,唯有刻意練習才能帶你前往終點。
一萬小時真的有用嗎
著名的一萬小時理論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你在某個領域只要持續學習一萬個小時以上,你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我剛上班時也曾經堅信只要堅持投入時間就能成為我這個行業的專家,但是七年過去了,算算時間也超過一萬個小時,我好像只比外行的人懂得多那么一點,而比行業里的專家還差得遠。這是怎么回事呢,哪里出錯了?我們再看一個例子,現在一位打了十年乒乓球的業余愛好者老王和一位只接受了三個月乒乓球專業訓練的小張打比賽,你猜誰會贏。答案是小張。而開了二十年出租車的出租車司機他能參加專業汽車比賽嗎?賽事組委會肯定會毫不猶豫拒絕他。為什么,他們在乒乓球和開車領域投入的時間肯定超過了一萬小時,為什么沒能成為專家呢?因為他們一直在做的是重復練習而不是刻意練習。這種重復練習是低效的學習方式,而刻意練習才是獲取知識的高效方式。
刻意練習的原理
一是穩態原理,是指人體總傾向于待在穩定狀態,或者說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果外部發生變化時,人自己也會跟著進行調整變化,直到形成新的穩態(舒適區)。這也反應了人有很強的適應力。
二是人與人的區別是由其心理表征的數量和質量決定的,也就是說你的認知水平越高、思維模型數量越多,你就越接近成為一個牛人。
所以要想刻意練習,必須達到兩個要求:不斷打破自己的舒適區和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型,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刻意練習六步法
那么刻意練習如何具體實施呢,我們拿學習寫作舉例,可以依照以下六個步驟進行:
1、找到一套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最好找一位專業老師進行指導。寫作有很多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卡片寫作法,古典老師的輸出工作流法,依照這些實踐證明的科學訓練方法進行練習,或者上各位大牛的寫作課,比起你自己在家悶著頭每天一篇日記的流水賬,自然會來的更高效。
2、不斷挑戰自己,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你開始學寫作,每次寫1000字的議論文章,漸漸就習慣了,也寫的很好,但是如果一直是保持下去,就很難再有提高,你可以不斷增加文章字數,還可以嘗試改變文體和文風,不斷挑戰自己,怎么別扭怎么來,這樣你會不斷提高自己的下限。
3、不斷拆分任務,化難為易。學習寫作上來就學習如何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會讓人有畏懼感,可以將學習寫作拆分成學習詞匯、學習修辭、學習排版、學習敘述技巧等。這樣一個個學習,會降低學習難度,也提高了興趣。
4、良好的目標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給自己設定一個個階段小目標,讓自己有進步感,增強自己的信心。
5、要想辦法獲得反饋。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辦法從別人那里獲得反饋,這樣才能知曉自己的掌握程度和不足,從而改進。學習寫作時可以讓老師進行點評,而我們007群設置的作業互評機制,也就是個原理。
6、構建和改進自己的學習思維模型。在學習寫作過程中,一開始你可能覺得文章好看必須要文字優美,因此你通過練習能寫出優美的辭藻;但是漸漸發現,你覺得文章必須要有思考的干貨才能吸引人,你就可以把深度的思考放在文章內;然后你又發現故事才能讓文章更打動人,所以你又開始寫故事。。。慢慢你總結出了文章要有精彩故事、優美語句、深度思考內容構成的寫作模型,這是屬于你自己的寫作套路,也是你刻意練習的成果體現。
當然,以上的一切離不開你大量的練習。這個時候,在刻意的前提下,一萬小時理論就會有它的價值了。
我記得國足在曾經的一次重大比賽之中輸給了一個排名很靠后公認的弱隊,失去了出線機會,賽后就有一群可愛的球迷,覺得國足實在水平太差,應該解散,便向國足下戰書,要從全國挑出民間足球高手組個隊和國足比一場。結果國足沒有應戰,似乎更加應證了國足隊員們腳臭水平差而心虛的事實,于是媒體、球迷一片嘲笑聲。現在想想,可笑的是國足嗎?可笑的是這群可愛的球迷們。
在學習這條路上,我們寧可成為專業的國足,也不要成為憤怒而不自知的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