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管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個核心的理念是普遍被接受的即“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達成目標”。既然管理的成果是目標達成,那么做好管理的前提是先有明確的目標。
目標分為兩種:“被動目標”和“主動目標”。
什么是“被動目標”:被動目標指的是因為外界的訴求導致的目標,比如說因為到了適婚年齡丈母娘要求買房。這類訴求經過轉換可以變成量化目標,比如買房要求就變成要求5年內達到100萬存款,并且買房后每個月至少有房貸3倍以上的收入。
在面對這類目標時,往往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目標可以完成,感覺沒有挑戰性。一種是目標完不成繼而害怕完不成目標帶來的壓力把自己擊垮,所以焦慮消沉。
什么是“主動目標”:主動目標值的是內心自發的訴求,比如“先定個小目標,賺他一個億”。這類目標的產生需要挖掘自己內心的渴望,并把這些渴望串聯成可以故事,一個可以讓自己心馳神往的故事。這樣的故事經過量化后就變成了主動目標。
面對這類目標通常的反應是心馳神往,恨不得把所有的生命力投入到這項任務中。
我們經常評價一個人生活精彩,充滿激情。指的就是這個人把時間都用在了主動目標實現上。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都把時間用在被動目標實現上,無論自己還是別人都會認為這個人的生活似乎過于平淡。
被動目標使人消沉,但是我們無法拒絕,就算皇上(皇上也無法拒絕生老病死這些被動目標)都無法生活在全知全能的自我世界中。那應該怎么做呢?
最直接的方式是加大主動目標的比例,當然這個前提是了解自己的訴求。了解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很多時候容易把外部的看法當做是自己的看法。推薦一個審視自己訴求的方法來自(beyond feelings):
確認自己如此反應的根據、原因。是否受父母、朋友、名人、電視劇角色影響?如果可能,找出是哪些特殊經歷讓你如此反應?
一旦了解了自己的訴求后,根據smart原則制定量化的目標,具體smart原則請自行了解。
還有一種做法,就是把被動目標轉換為主動目標。比如每天上班碼代碼,代碼任務是領導安排的被動任務,但換個角度想,主動目標是為了追求美好的愛情,所以我現階段要通過上班學習知識,賺錢,所以碼代碼是我實現主動目標的關鍵行動。如果這樣想就可以把被動目標變為主動目標了。
很多事情,換個想法就找到了不一樣的天地。就像那就TVB經典臺詞說的一樣:“做人吶最重要的是開心”。所以如果可以,盡可能把時間放在主動目標達成上,退而求其次也一定要賦予被動目標主動的意義。這樣就能開心工作,開心生活了。
這是第一篇,后面還會有其他更新,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