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框架來安排自己的臨界知識,不過,確實有一些重要的臨界知識是通用的。
一、復利效應
復利的本質: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
用復利的思路思考生活。如人脈,一個人認識的朋友多,就會有人愿意將你推薦給更多朋友,你就能認識更多的人。而因為你認識了很多人,會吸引更多的人想要認識你。如做產品,初期使用的人可能少,如果產品吸引人,就會在朋友間流傳,使用的用戶會呈現爆發式增長。
二、概率論
我們應當養成這樣一種思考方式:過去的每一件事情的結果,是眾多可能的結果之一。未來要發生的事情,也將有無數種可能的結果。
物理頻率:或叫頻次概率,是計算一件事情發生的頻次占結果總數中的百分比。
主觀頻率:猜。
提高主觀頻率準確性的關鍵是信息質量。我們掌握的事實與細節越多,主觀概率的推測就越準確。另外還可以使用工具(如“決策樹”)和外部視角(應該把我們自己的問題看作這個世界中一系列類似問題中的一個,以此為基礎計算概率)來幫助我們應對不確定性,從而做出更好的決策。
在判斷問題的時候退一步,做外部的觀察,從整體分布概率的角度思考,能減少主觀判斷的偏差,使判斷能更加準確。
為大概率堅持:如果我們在大概率事件上持續投入,大概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會極大增加。我們在高期望的事件上持續投入,堅持下去會獲得高期望收入。
為小概率備份:我們要有冗余備份、安全備份,防止小概率事件給我們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你的極致努力可以改變你獲勝的概率。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快速迭代、不斷試錯,來增加對未來的掌控和把握。
三、黃金思維圈
黃金思維圈的最基本應用是:你遇到每一件事,首先問“為什么”,也就是問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它的最大價值是透過問題的表象看到問題的本質。
我們看問題的方式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 第1個層面是what層面:事情的表象,我們具體做的每一件事。
- 第2個層面是how層面:是我們如何實現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 第3個層面是why層面:是我們為什么做這樣的事情。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詢問自己一個又一個“為什么”, 你就能更好地思考問題。通過問一個又一個的“為什么”,你開始獲得普世的智慧,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當你從Why的層面去思考問題的時候,你在How的層面就會產生很多的創新想法。
四、進化論
在變化的環境里,行動的跟進常常是遲緩的,我們會在新的環境中“與鬼共舞”。因此,我們應該構建信息優勢,讓自己及時看到環境的變化。
但是,知道和做到是兩碼事。正確的方法論(精益創業)和模仿同級別最優秀人的做法能夠讓你在沒有冒險基因的情況下,更好地把知道并為行動。
五、系統思考
思考“關系”,而非“人和事物”。系統結構決定“部分”的行為。系統不是簡單的線性因果關系,而是回路網絡關系。系統中每件事情都互相影響,因就是果,果就是因。
系統的時滯讓我們無法對自己行為的結果做出正確的評估。系統的關鍵常常被時滯帶來的假象隱蔽起來。
我們可以通過系統模型分析,找到系統關鍵解,實現四兩拔千斤的效果。所謂系統關鍵解,是指一個系統中的特定位置——對其施加一個小小的變化,就能導致系統行為發生顯著的變化。
1、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
在臨界知識中,系統思考時能夠將其他臨界知識串聯起來組合應用的工具。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是構建自己深刻洞察力的一個重要方式。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這個世界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理解事物最重要的方式是對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思考。
在訓練系統思考能力時有幾個線索值得注意:
- 1.關注“關系”而非“事物”。
- 2.分析系統結構,也可以從歷史情況入手。
- 3.獨立思考,快速試錯,觀察系統的結果。
- 4.系統關鍵解有時在信息制高點。
關于系統思考的基本推薦書籍: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德內拉·梅多斯的《系統之美》和丹尼斯·舍伍德的《系統思考》。
六、二八法則
七、安全空間
1、冗余備份
- 1.完整備份(冗余的系統)
- 2.關鍵節點備份(冗余的關鍵功能)
- 3.解決方案備份——Plan B(冗余的解決方案)
2、冗余的方面:精簡
“只在有勝算的情況下出手”。我們通過減少做決策的次數提高決策勝率,也能夠創造安全空間。
3、構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間
《反脆弱》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不是對系統地結果進行應對,而是直接改變系統地性質。
把一個要承擔極端嚴重后果的系統,變成一個持續承受小沖擊的系統。
可以通過利用事物的非線性(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不是平均分布,而是不成比例地放大或縮?。┮幝蓙響獙Ω鞣N始料未及的事情。
《好好學習》系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