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從河南回來了。晚上5點30下班,去找他,給我帶了一箱特產,鐵棍山藥。坐在車里,聊了一會。
我:咋樣,你今年怎么打算的(A準備今年6.1和女友領證,然后擇時結婚)。
他:我回來,C就找我談了(C是A的老板),也問我今年怎么打算,聊了一上午。
我:他怎么說。
他:勸我留下,讓我對象也來這面工作兩年(A的對象現在北京工作,倆人家里屬于世交),然后再說。
我:對,留下吧,多好,到時我和我對象就能沒事找你倆玩了,反正你們回鄭州現在又不讓買房。
他:不行啊,你說我們在這再待個兩年,還不是得回家,我們和你們又不一樣。而且,鄭州買房,需要交夠2年社保,我得為以后著想,家里也都催我回去。
我笑著說:你終于讓現實打敗了。
他:哎,沒辦法,玩不起了。
他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
當然了,他留不下,但隨時可以回去。而對于那些在大城市打拼多年,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來說,決定離開的那一刻,才真的是留不下,也回不去。
回不去,是因為不想灰頭土臉的面對家鄉的父母,面對別人的指指點點。
“哎,那個誰家的誰誰誰,在外面混了那么多年,混不下去,又回來了。”
折斷的傲骨,經不起別人的指點。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選擇了泰安這樣一個三四線的城市,生活的不算很壞,過的也算安逸。
繁華城市的背后,是無數夢想破碎的聲音。
我有個朋友,在北京快5年了。每年,都會有幾通電話。
第一年,他:我一定得在北京留下。
第二年,他:最近還可以吧,我工資又漲了好多。
第三年,他:哎,最近迷茫了,也不知道在這里堅持下去的意義。
第四年,他:操,今年,我因為猶豫了一下,房子又漲了幾十萬,早知道就買了!我這又離買房遙遙無期了。
第五年,他:我也想回家,關鍵是,我回家,能干什么呢,行業這么不景氣。哎,干著再說吧,在這先攢點錢。
想起了許巍的一首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