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聽羅胖在得到APP中的周會直播,當時他主要是講述“復制”原則指導下的工作方法問題,中間舉例子的時候偶然談到不同年齡階段的成功標準,這個偶然的內容在我看來特別有價值,非常值得重新拿出來深入學習解讀一下。
人生成長之路
一、羅胖的原話大意
- 不同年齡階段,成功的標準是不一樣:
- 20歲,有高手愿意帶你,就是成功;
- 30歲,有高手愿意用你,就是成功;
- 40歲,你的社會價值超過你的真實能力就是成功;
- 50歲,你桃李滿天下,就是成功;
- 60歲,可能只需要有趣就是成功;
二、我的解釋
- 20來歲,你還在上大學或者剛剛畢業,還是一個大孩子,這個時候沒有太大能力,但是精力旺盛,興趣廣泛,思維奔逸的時候,這個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想法很多,沒有定向到處換地方、換工作、換女朋友。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高手愿意帶你,知道你一條方向,你的精力和注意力得以收束,朝向一個方向努力,這個過程可以有效錘煉你的能力,成為一個能做事的人。
- 30來歲,經過畢業后5-7年的努力,你具備了能力,并且有一種想做事的沖動和欲望,期待改變世界。這個時候如果有人愿意用你,給你舞臺,給你做事的機會,這個最幸運的,因為你的能力和能量可以得到發揮,成為公司的頂梁柱,把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做成了,過程中積累閱歷、經驗、人脈、自信。
- 40來歲,此時已經小有成就,獲得一定的江湖地位,這個時候最關鍵的事情就不再是前線沖殺,左沖右突了,而是根據自己30多歲積累的人脈、資源、自信等卡住行業中的某一個位置,讓自己獲得品牌,當大家提到XXX事情的時候,能夠第一個人想到你,這就對了,此時你有品牌溢價,不再是一個靠能力吃飯的人。
- 50來歲,這個時候你身體和精神都已經大不如前,沒有辦法和年輕的人們拼搶,這個時候需要交棒,把自己的位置、經驗、權力下放,傳給自己的弟子,他們因為你的提攜而成長,你就是成功。
- 60來歲,這個時候身體和精神可能都開始出問題了,零件老化,精神衰退,這是自然規則發生作用。這個時候已經不必孜孜不倦改變世界了,因為這個世界對于你來講已經是熟稔于心了,不再有太大的波瀾能夠觸動你。這個時候不要倔,不要鬧,真實做自己,如果可以成為一個有趣的老頭或者老太太挺不錯,讓這個世界因此好玩一些。
三、背后的感悟
1. 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是有節奏感的
做人也是一樣,隨著自然的節律安排自己的人生,安心度過自己人生的四季。
20-30是春天,萬物生發的季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30-40是夏天,枝繁葉茂的季節,要不斷生長壯大;
40-50是秋天,收獲滿滿的季節,要為后代保存種子;
50-60是冬天,萬物凋零的季節,要順應天命,走向歸途。
2. 掌握自己進步的階梯
- 20來歲,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這個時候靠自己的同時要找名師帶你;
- 30來歲,憑借能力成為公司頂梁柱,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靠自己和團隊的能力;
- 40來歲,個人能力弱化,你需要更多依靠團隊來做事,通過個人的管理能力來實現;
- 50來歲,不需要個人能力了,需要的是吸引人追隨的能力,讓大家自動自發為你做事情;
- 60來歲,已經被社會邊緣化了,最好的做飯就是不給大家帶來打擾,安靜度過余生。
- 越到后面越不需要是用自己的能力了,更多是靠自己待人接物的智慧之道。
3. 我的階段和行動
當前我剛剛處在最關鍵的階段,正式30-40歲的起步:
- 我的個人能力已經具備,接下來需要開始通過自己的能力改變世界的階段;
- 我需要找到自己的舞臺,用自己聰明才智,推動把事情做成,呈現自己的價值;
- 過程中開始有意識輸出自己的心得和體會,開始為40歲左右的個人品牌做好準備;
- 以一種足球職業運動員的心態工作,拼命踢球提升的是自己的身價;
- 具體做法是,以季度為單位,每個季度要在公司做一個極具價值的項目;
- 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輸出自己的成果,讓自己可以不斷積累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