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科技在IEBE
當企業自媒體紛紛淪為空殼,社群科技用自己的辦法讓它們重新顯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作為自媒體服務3.0時代引領者,社群科技做了哪些事?
作為一個從業近20年的IT男,胡松服務過太多大企業,但覺得自己越來越和外部脫節,他渴望一個來自外部的沖擊。
于是,胡松選擇成為這樣一個“沖擊”,?2016年5月,社群科技在被論證了半年后正式上線,定位于企業“互聯網+”之后的營銷市場,為企業提供自媒體營銷云服務。
在項目成立的兩個多月后,社群科技就獲得千萬級別的天使輪融資,由美的集團和朗琴數字傳媒投出。美的為何看中了社群科技?作為技術公司,胡松如何幫助企業挖掘內容營銷的價值?
自媒體營銷閉環
企業與社會的信息化是脫節的,這是胡松做了近20年的企業信息架構后得出的結論,“很多企業到現在還不知道什么叫自媒體,但是等他知道時,可能自媒體已經不叫自媒體了。”
2015年,大量媒體人創業做內容,胡松拉來個媒體出身的合伙人,一頭扎進自媒體營銷大軍中。技術結合媒體,產出了社群科技初步的模型:他們不做內容,而是為內容經營者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社群科技創始人 胡松
胡松思考著,最初用內容吸引了一批粉絲的自媒體人,接下來該如何持續產出,讓內容產生商業價值和流量?經過半年多的論證,他們又發現,很多企業一開始跟潮流申請了很多微信公眾號,但是現在大多只剩下空殼,企業不知道怎么把自媒體經營出價值。
敲定公司發展方向,社群科技從簡單的粉絲畫像為雛形,打造出小粉橡這一產品。2016年7月拿到美的投出的資金,社群科技也從美的開始進行產品的打磨,在這一過程中,胡松發現,對于有大量營銷需求的傳統企業而言,過去穩定的營銷渠道已經逐漸喪失,很多企業不知道該怎么去和用戶交流,而這卻是企業“+”了互聯網之后的必經之路。
于是,小粉橡從只有單一的粉絲畫像功能,被打造成自媒體服務平臺,同時提供粉絲運營和營銷、投放管理服務,從基于美的需求的產品,變成每個企業自媒體都能用到的內容營銷輸出工具。
▲小粉橡截圖
但胡松覺得還不夠,除了工具,還應有數據的支撐。他舉了個例子,當美的要做新產品推廣時,需要找到市場上潛在的用戶群,并匯集百萬級用戶的訴求,而這是傳統數據采集所解決不了的。
基于自媒體對大數據的需求,社群科技啟動了封神榜項目,從大數據的監控和分析出發,得到更精準的營銷數據反饋。
目前,社群科技旗下有尋寶號、小粉橡和封神榜等產品,其中,尋寶號定位為自媒體廣告投放信息平臺。三者組成了社群科技的自媒體營銷矩陣,形成“內容輸出-制造流量-數據反饋-優化后轉化”的營銷閉環。
▲社群科技的自媒體營銷手段
胡松坦言“自己想得挺遠的”,他把項目最終定位成大數據平臺。
數據和技術優勢
一些企業覺得,抓住數據就等于抓到了很多人的隱私,可以拿去賣錢。“實際上很多企業就是這么干的,”胡松說,企業不知道這些數據意味著什么,其實擁有了這些數據,企業可以從一個管理者變成組織者。
目前,社群科技擁有美的1200萬粉絲數據,并基于此進行分析和管理,“比如說怎么把吃瓜路人變成圍觀者,再從圍觀到參與互動,最后形成商業價值,比如買東西。”胡松說,而這一切還不是結束,這個邏輯還會帶入到后續的經營中,當客戶產生定制需求時可以在線和廠家交流,下單后直接生產制造。用社會化營銷來改變企業的運營,完成從營銷到生產、制造、管理流程上的優化。
社群科技曾服務過一家制鎖的傳統企業,當胡松和老板交流什么叫自媒體時,老板迫不及待地喊停:“你不要跟我講這么多,我只想提高銷量。”銷量是未知數,但公司可以控制成本,經過三到四個月的培養,造鎖老板已經成立了自己的互聯網事業部和用戶運營事業部,他正在把經銷商等中間環節弱化,用自己的自媒體去做市場。產品賣給誰了、什么時候賣的、哪些賣得好、用戶體驗如何,曾經不知道的數據,現在他卻能用來優化產品。
讓自媒體的粉絲和已有的客戶和企業離得更近,實現精準投放,就可以在營銷上減少成本,把產品端和用戶端直接建立聯系,這是社群科技最終想達到的效果。
胡松做了一個初步判斷:中國有約8000萬家企業,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企業在運營自媒體,而平均每個自媒體一年的成本達到幾十萬,那800萬家自媒體產生的將會是一個千億級市場。
▲2014-2018年中國移動廣告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自艾媒咨詢
在如此大的市場容量下,社群科技也有不少競爭對手,但胡松認為,社群科技是在業務的基礎上做技術開發,IT+媒體+營銷的團隊是其組合上的優勢,而其他的互聯網公司是先搭建出技術平臺后再去找業務。
“市場還是沒有發現自媒體運營的價值。”胡松說,大家都認為自媒體投放有千億的規模,但是在技術和數據服務、營銷服務領域,目前國內沒有一家公司做到超過10億元。
自媒體研究室主任谷正中提出,第三方自媒體服務平臺的1.0時代,以單純承接廣告交易為主,2.0階段出現數據榜單,對自媒體行業進行評估,“而隨著自媒體正式進入內容變現期,社群科技開啟了3.0時代,它圍繞著自媒體營銷需求,提供完整的應用服務體系。”
目前,胡松不想在產品上做得更多,他想找到在瞬息萬變的自媒體行業中,一個不變的技術邏輯和數據邏輯。
本文轉載自“無冕財經”,已獲授權。
體驗更多企業自媒體運營新科技
敬請識別二維碼體驗小粉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