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滌蕩悲喜的故事中,在社會轉型的陣痛中,在歷史車輪的呼嘯中,白巖松曾追問:“幸福在哪里?”以及對每一個焦慮忙碌的現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嗎?”
我低頭,拷問自己的內心,今天,我幸福了嗎?從沒靜心思考過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我只知道,每天,我像連軸的車輪,不停的旋轉,從早忙到晚,一天下來最大的感受是:一天又過去了,而我似乎沒有太多的提高。光陰就在這瑣瑣碎碎中匆匆而過……
白巖松先生的發問其實就是提醒我們,不管世事如何變化,一定要讓自己幸福。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有人會說,沒錢沒權讓我如何才能幸福?我那么辛苦,卻只有少許的回報啊。
我捫心思索:沒錢沒權就不能幸福了嗎?忙碌就不幸福嗎?要如此,難道一輩子我們只能處于煩惱不幸福中嗎?人生短暫,去日苦多,與其生活于不幸福的狀況中,倒不如換個心態,換個眼光看待幸福。
幸福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狀態,就是積極看世事的眼光。就如同下面故事中的老太太一樣。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草帽,二女兒賣雨傘,老太太成天愁眉苦臉的。一位鄰居問她:“老人家,你每天都在為什么而發愁呢?”老太太說:“唉,一至下雨天,我擔心大女兒的遮陽草帽賣不出去;等天晴了,我又擔心二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你說我能不發愁嗎?你說,老太太這種心態能不發愁嗎?她能幸福嗎?當然不能。如果換一種眼光,這樣開導:“老太太,你好神氣呀!一到下雨天,您二女兒的雨傘就賣得特別好;天一晴,您大女兒的店里就顧客盈門了。晴雨皆歡喜,真讓人羨慕呀!”你說老太太能不幸福嗎?
幸福是熱愛生活的每個細微之處。路邊的一朵野花,河里的一只小鴨,樹梢的一片綠葉,藍天的一絲白云,都讓人覺得欣喜,生活就是與自然的交融,愛自然,愛生活,就是幸福的所在。
幸福就是在與兒子相處的每個平凡日子里,孩子的淚、孩子的笑,孩子的純潔無瑕,孩子的搗蛋調皮,每一刻都是驚喜,每一刻都是幸福的享受……
幸福就是內心的專注,專注內心世界的寧靜、專注于內心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專注于提升自己,發現,原來世界是這么詩意,原來世界可以如此靈動,原來幸福觸手可得。
原來幸福是如此的簡單、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