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江城》這本書讀了一大半了,很久沒有讀過這么細致入微的書了。這本書的前半段很多是講關于中國教育體制的。之前的博客寫到了我自己的教育,所以我就談談我對所謂教育的看法。
我前天那篇博客說過自己不是一個好學生。學生時代15年,沒拿過三好學生,沒拿過獎學金,逃過課,考試做過弊,上課不是折騰手機就是看課外書什么的,我想很多人的學生時代都有和我類似的經歷,這并不出奇,在天朝的校園里很常見。但是我一直覺得中國的教育或者說中國家長的教育過度注重小孩的學業教育了,從而忽視了家庭的教育。
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是重要過學業教育的。學業教育的失敗只不過是你那些中考和高考的失敗,還是可以通過一系列手段進行挽救的。如果一個人的家庭教育的失敗,那么我想這個失敗是伴隨終身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如果一個人的童年時代的家庭教育不好,那么這一個人的一生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消極或者是抑郁的狀態出來,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自閉的狀況。我在這里所講的家庭教育可能更多的包含了家庭環境的觀點,但是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家庭環境是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成長的。注意的是,我講的家庭環境并不是經濟物質上的環境而是家長們的價值觀對家庭產生的意識形態的環境。舉個例子吧:如果一個人的童年在一個很喜歡打麻將的家庭中成長,另一個人的童年是在一個書香世家成長,試問哪個環境更容易誘導小孩走向正軌呢?我想答案大家都很清楚。
中國的家長太重視子女的學業教育,導致小孩小學初中高中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學術狀態了,提前做學霸了,然后到了大學后緊張的神經一下子放松后,就虛度光影了,享受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中國的學生有個兩個很有趣的狀態,那就是高考志愿的專業不知道填什么,還有個就是畢業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出來社會從事什么工作好,這兩個狀態都可以充分的表明了中國的中學教育只是在純粹的灌輸書本知識,而沒有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只是單純的提高那虛偽的分數而已,學校在純粹的要那個升學率而已,校長純粹靠那個所謂的升學率來搞業績罷了。
我一直很慶幸自己的父母沒有對我的學業沒有什么過多的要求,他們給我的要求就是在學校不惹是生非就好了,成績學業什么的沒啥要求。小時候爸媽給我的禮物很多都是書籍,每次逛街遇到書店都會走進去瞧瞧再出來,哪怕不買書。就是因為這樣輕松的家庭環境下,我在我初中和高中的時候我可以盡情的折騰我喜歡的事情。回想下,我初中三年迷戀收音機,然后就瘋狂的玩收音機,買了好幾部收音機,還自己做廣播天線,想在回想起來還是樂趣無窮。高中三年就迷戀電腦數碼什么的,然后就是折騰些手機電腦什么的,正因為這樣,我才迷戀上了互聯網,而且今后幾年也打算在互聯網方面發展。的確,我的初中高中的成績都不太好,應該說沒怎么去學,之前我說過高中三年的數學課我是基本沒有去聽的,都是在桌子底下看課外書看雜志度過的。但是我覺得在我初二的時候,我的獨立的思考的意識就產生出來了,起碼不會道聽途說,對于這個我一直很慶幸。在學校,在生活中我一直見到一個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人,這種人也許要到了社會上才會真正產生獨立思考的意識,要明白這個意識學校是不會教給你的。
最后我想用這么一句話來結束這篇博客:如果說高考是公平的話,那么把高等院校分211,985,二本,三本就是對高考公平的戲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