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思維導圖很熱門,但大部分人依然認為它是一個軟件工具或是好看的圖片,雖然知道有用,但似乎【思維導圖】和我們的日常連接不那么緊密,又或者提筆想用卻發現非常費時還不好看?
作為一直實踐思維導圖【實用主義】的我來說,近4年多的教學里經常會遇到很多日常生活的實踐,我想真實的應用故事才會帶來價值!所以想開設這樣的主題,除周末外,每日分享短小精悍的實際案例并附個人講解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真正了解思維導圖的【實用性】!
今天分享的實例來自學員:如何幫助孩子背誦古文或古詩?
前提:至少小學三年級以上可用完整思維導圖,三年級以下抽象理解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建議用具體圖像來幫助記憶。
1.背誦古文
來自零基礎學習僅一個多月的宋君秋,學習思維導圖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學習。這是她幫助孩子整理的《五柳先生》文章的思維導圖。
講解說明:
1.遇到文章,先別急畫思維導圖。而是和孩子一起通讀全文,了解段落大意,再一起商量概括,將重點信息提煉出來。比如本導圖概括主要內容:喜好、環境、做文章等。
2.中心主題的圖像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記住文章內容,可以豐富,但豐富的前提是為了記住文章內容。所以設計圖像不在乎多寫實,而是把一些相關信息用圖形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五柳先生,我們可以設計5個柳樹+1古代先生即可。
2.背誦古詩
來自已有思維導圖實踐的小賀。這是非常形象化的古詩整理記憶。
講解說明:
此圖值得學習有三點:
1.古詩內容圖形化。尤其針對三年級以下乃至幼兒園孩子,用圖形的方式更容易幫助孩子記憶。因古詩多半形象,所以抓到一些具象事物的輪廓就可以把它畫出來,【注意】重點是記住而不是好看!所以家長可以啟發孩子,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畫。當然百度簡筆畫也是比較好用的圖形參考途徑。
2.序號標注幫助記憶順序。主干上的序號“1、2、3、4”更容易提醒我們記憶的先后順序。
3.圖形之下配文字。也讓我們更好的加深記憶,即使過去很久再來看導圖,也會記住相關內容。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