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溝通邀請
包括需要和非語言的溝通邀請。
接受溝通邀請,一次次溝通后關系會深入。
開放式問題能夠敞露心扉。
對對方溝通邀請的回應:
1.積極的回應。
收獲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而且能始終擁有對方的好感。
2.拒絕。
一般來說,好戰或是喜歡同他人辯論的人總是傾向于拒絕另一方的溝通嘗試。如果一方總是習慣性拒絕另一方的溝通邀請,那么被拒絕的一方往往選擇沉默并封閉自己。
3. 回避。總是回避他人溝通邀請的人要么直接忽視對方的邀請,要么用其他事情做擋箭牌。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總是回避溝通邀請不利于人際關系的確立。
人們發出溝通邀請無非需要滿足三種情感需求:1. 歸屬感;2. 對自身生活的控制感;3. 認同感。一旦這些情感需求得到滿足,人們將獲得精神的滿足,通曉自己活著的意義。
情商主要包括恰當提出溝通邀請的能力和回應對方溝通邀請的能力。恰當的情感溝通可以保證與同事建立和諧的關系、懂得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并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
溝通邀請的發出和回應也是很有意義的,這也是人際交往的奇妙所在。無論你面對什么樣的困境,疾病、離婚、失業或是失去親人,總有人陪你共同面對。同信任的人分享經歷益處多多。對癌癥患者存活率的研究表明,在所有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有人陪伴的“戰士”存活率高于獨自戰斗的人。
也許夫妻間的親密程度并不重要,雙方能否針對話題達成一致意見也無關緊要。不管對方說什么或做什么,雙方如何關注彼此,這才是最值得研究的。
非常典型的朋友間的需求梯級:
1. 需要你陪著隨意地聊天;
2. 需要你詼諧幽默;
3. 需要同你分享善意的小道消息;
4. 需要你給予友情;
5. 需要你的支持;
6. 需要你幫忙解決問題;
7. 需要同你真誠地深入溝通,包括未來目標、個人憂慮、價值觀等話題。
需要清晰直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迂回可能也會讓對方不理解你的意思。
人們提出或回應溝通邀請的方式是稀奇古怪的,如果你能夠透過表象,如憤怒、悲傷或恐懼,看到暗藏其中的情感需求,你對人際關系的把握就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建立長久穩固的關系,需要采取措施,讓自己更專注于雙方需求,慢慢學會積極回應對方的需求。如果你們彼此回避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自由空間,則需要談談彼此對自由的需求度。如果不溝通,輕則損害雙方感情,重則雙方分道揚鑣。因為不管人們回避對方的原因是什么,有意也好,無意也罷,回避對方所帶來的結果都是類似的:
我不關心你的需求。
我想忽視你的需求。
我不關心你的事情。
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我太忙了,無暇顧及你的需求。
你的需求不值得我花時間關注。
我想多點個人空間,你給我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