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建立在廣泛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參與人員超過3000人,是一份來自西雅圖人際關系研究所的心理學報告。書中揭示了大腦中的“7張情緒面孔”,指出了溝通中要提防的“6只黑手”,以及如何通過不經意的線索,捕捉人際溝通細節的技巧。通過真實的數據和卓有成效的練習工具,本書幫你全面改善身邊所有的人際關系。
? 中國頂尖商學院名師聯袂推薦。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助理、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教授錢小軍:一切完美人際關系的建立都源于身邊的親密關系,一切商務溝通的終極目標都是實現情感的交流。每一位商學院的學生都應該好好閱讀《人的七張面孔》這本書。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EMBA中心主任、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主講教授馮云霞:約翰?戈特曼教授所著的《人的七張面孔》為我們了解有效溝通和人際關系的規律本質打開了一扇門。這本書有理論、有事例、有故事,系統而形象地幫您了解人際關系建構的策略和路徑,幫您重構關系、建立認同、重塑自己,做一個更清澈、更快樂、擁有和諧關系網絡的人。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的書,家中還有另外3本。看到這個名字,我就不由得想起《Lie to me》,那個擅長閱讀微表情的心理學大師,不幽默,不風趣,但卻有著強烈的魅力。個人感覺,有點像《幸福的婚姻》、《愛的博弈》的延伸書。
書名讓我以為這是一本分析人的情緒,或者分析各種心理動因的書。讀完之后,我覺得這本書叫《人際溝通5個步驟》可能更合適一點。所以,我會用這個結構來完成這次的讀書筆記。
首先,結構解析。
整本書共8章,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際溝通的5個步驟對應第1至第7章;第二部分是具體生活中的應用,對應第8章。
一、人際溝通的5個步驟具體是
1、發出溝通邀請,對應書的第1至第3章
2、了解7個情緒指令系統
3、了解情感歷史對人際關系建立的影響
4、捕捉人機溝通細節的技巧
5、尋找共同意義
二、學以致用的人際關系法則,從夫妻、父母與子女、朋友、兄弟姐妹、同事
接下來一一記錄具體內容
1、發出溝通邀請
所有人都需要感受與家庭的聯系,所有夫妻都期待對方能理解并關心自己的感受,通過語言或具體行動進行情感溝通,對任何人際關系的順利發展都至關重要。問題的關鍵只有一個:與他人交往時,有的人缺少我稱之為“溝通邀請”的能力。
溝通邀請:完美人際關系的起點
溝通邀請是什么:任何希望同對方進行情感溝通的的行為都可稱為溝通邀請。
能正確提出溝通邀請并對他人溝通邀請做出積極回應的人,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時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循序漸進:完美人際關系的守則
對溝通邀請的積極回應通常能帶來進一步的深入溝通,溝通雙方往往會提出更多的溝通邀請。
一次一步:從普通同事到摯友
每次溝通,你們的關系就會進一步。
轉折點:三種溝通回應方式。
回應:如果一個人對他人的溝通邀請總是積極地做出回應,他不但會收獲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而且能受眾擁有對方的好感。
拒絕:如果一方總是習慣性拒絕另一方的溝通邀請,那么被拒絕的一方往往選擇沉默病封閉自己。
回避: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總是回避溝通邀請不利于人際關系的確立。
人際關系危機:情感溝通缺乏的后果
人發出溝通邀請的無非需要滿足三種情感需求:1、歸屬感;2、對自身生活的控制感覺;3、認同感。如果無法恰當地發出溝通邀請,并且不能積極回應他人的溝通邀請,無疑會影響雙方情感溝通的順利進行。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培養孩子情感溝通能力的首任老師。
情感溝通的重要性
夫妻溝通過程中,話題本身的內容并不重要。
作為情感“修復工具”可以使未來婚姻生活更幸福,更牢固。
情感需求:溝通邀請的真面目
關系越親近的人,我們與他們進行情感溝通的需求越強烈。
積極回應:最佳的溝通邀請
有以下幾個方面:給予肯定、簡單回應、彬彬有禮式回應、熱情回應、玩耍式回應
回避:無意傷害的溝通邀請
下幾個方面:專注于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冷漠的回應、打斷式回應。
所有被忽視的人都覺得受到了傷害。習慣于回避對方溝通邀請的人往往無法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
拒絕:糟糕的溝通邀請
下幾個方面:輕蔑式回復、挑釁式回復、爭辯式回復、專制式回復、批判式回復、自衛式回復。拒絕對方的溝通邀請往往給對方帶來心靈的傷害。
溝通中的6只黑手
第一只黑手:心不在焉。收集“美好瞬間”可以幫我們擺脫“心不在焉”的惡習。
第二只黑手:口“劍”腹“蜜”。心平氣和開始對話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第三只黑手:口無遮攔。人際交往最根本的原則是:必要時可以抱怨,但絕對不要批判。
第四只黑手:宣泄不當。暫時不要考慮眼前的矛盾,去做點能讓你平靜的事情,至少20分鐘。
第五只黑手:執拗暴躁。“不批評、多贊美”的原則是用于任何人際關系。
第六只黑手:避而不談
2、7張情緒面孔——人際關系背后的心理秘密
每個人對每種情緒指令系統活躍度的接受程度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
“司令”情緒指令系統:掌管一切與統治和權力相關的事務。一個人努力沖破種種限制,或一個人發揮領導能力時,這一系統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
“探險者”情緒指令系統。這一系統掌握與學習、探求和滿足好奇心相關的所有事務。系統發揮正常作用時,一個人興致勃勃、滿心期待,興奮地一步步向預定目標前進。
“好色之徒”情緒指令系統。這一系統協調我們的繁衍生息。
“能源總管”情緒指令系統。這個系統保護人的身體健康,確保人體獲得足夠的能量和休息,會在我們身體覺得不適的時候,向我們發出信號。
“開心果”情緒指令系統。這一系統掌管很多廣受歡迎卻常常被忽視的事務:玩耍、娛樂和消遣。
“哨兵”情緒指令系統。它掌管我們的憂慮、恐懼、警惕和防衛,可以幫我們遠離危險。
“筑巢鳥”情緒指令系統。掌管一切同教育、培養、人際交往相關的事務。促使我們幫助他人,滿足他人需求,讓我們彼此表達情感。
影響情緒指令系統的因素有性別、后天的個人經歷等。
有時人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指令系統的活躍度,有時我們又無能為力。
3、隱秘的過去——影響人際關系建立的情感歷史
情感歷史不但影響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還影響我們對自己情緒的了解和表達,從而影響我們提出溝通邀請的能力。大多數人的情感歷史由自己生長的家庭環境決定。
探秘情感歷史:發現情緒反應的原因
我們過去的情感經歷決定了我們今天傾向于何種情緒感受。
家庭情緒觀:情緒表達方式之源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家庭文化和情緒觀。大致可分為情緒管理訓練型情緒觀、忽視型情緒觀、壓抑型情緒觀、放任型情緒觀。
具體來說,情緒管理訓練型情緒觀會教會孩子如何恰當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限制孩子的某些行為,同事還注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認為悲傷時人們要要積極改變的信號,習慣于積極回應任何家庭成員的情感需求。
“忽視型”情緒觀的家庭很可能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遭遇挫折和憂慮時會選擇逃避或忽視這種傷害會損害各種人際關系,對孩子的傷害尤其嚴重。
“壓抑型”情緒觀對悲傷、難過或恐懼情緒的人懷有敵意,甚至會批評、責罵甚至懲罰他們。忽視了接受他人的情緒表達和體會他們的酸甜苦辣,并不說明我們贊同他們的所作所為。在這個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把情緒表達等同于對家人的責備、羞辱甚至虐待。
“放任型”情緒觀的家庭認為釋放消極情緒實際上是人們釋放壓力的過程。但是簡單的同情無法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更不能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逃避:一道人際鴻溝
我認為,只有全面體會各種情緒,并利用這些會體會達到預定目標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對自己情緒成功管理絕對不是簡單的否定消極情緒,而是接受所有情緒,包括夢想甚至是幻想,然后將渴望夢想成真的力量轉化為促使我們成功的動力。能接受自己各種情緒的人更成功也更有責任感。
不過,如果你的內心真的不想去做,也許你就不應該去做。
不了解自己情感的人永遠也無法真正地了解他人的情感。不真正袒露自己的人永遠也交不到貼心朋友。
持續傷害:情感軟肋
這些傷痛帶來的持續傷害使我們無法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別人,這將直接影響人際交往的過程。如果不知道過去也是一種構成我們的重要部分,如果不能同信任的人談論過去,我們將永遠無法擺脫持續傷害的折磨。
自我剖析和審視過去往往能幫人們找到問題的答案。過去痛苦經歷所造成的持續傷害會成為自己的“情感軟肋”,成為阻礙自己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絆腳石。
認識持續傷害,好處多多
了解并與信任的人談論自己所遭受的持續傷害,是建立穩定持久的人際關系的重要一步。
一個人需要足夠的勇氣才能分析自己過去的不幸、剖析自己的家庭情緒觀、回顧自己的情感歷史。但是如果這么做可以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這種努力還是值得的。
第六章 不經意的線索——捕捉人際溝通細節的技巧
本章中,我們將探討情感溝通的各種形式,即人們如何表達情感、如何解析情感并作出回應。研究目標有兩個:第一了解如何使用這些技巧表達自己的情感;二,了解周圍的人如何使用這些技巧,以便于我們在提出溝通邀請的過程中辨別他人的情感,并作出恰當的回應。
抱歉,可你的情感正在流露
比起語言,大多數人更愿意相信非語言信號。
辨別不同的面部表情
世界各地的人都是用相同的表情來表達相同的情感。但這不否定文化差異的存在。
閱讀他人的表情,需要記住以下四點
1)熟悉人們毫無表情時的面部特征
2)記住,人們經常在某一個時刻有多種情緒
3)不要把天生的身體特種誤認為瞬間的情感表達
4)多花時間觀察
關注肢體語言
父母面向嬰兒,嬰兒快樂玩耍的時間會更長。
觸摸:親密關系信號
即使心情沮喪的母親的觸摸也非常有利于嬰兒情感發展。
隱喻
隱喻可以更清晰的傳達情感。具體的形象對于大腦的形成和思想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相擁新的方式理解某種抽象概念,把它比作具體的事物會大有幫助。
第七章 尋找共同意義——建立信任和支持的基石
“異”中求“同”
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很常見的現象。矛盾產生是由于人們對同一情況賦予了不同的含義,這使得他們無法提出恰當的溝通邀請,也無法對別人的溝通邀請做出積極回應。但是,如果他們能夠不斷交談,描述他們各自位置如何尋找生活意義,兩人很有可能找到共同點。基于這些共同點,他們各自尋找意義可以融合,并找到折中的解決方案。
站在對方立場上去理解彼此的想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話,這對于建立穩固的情感聯系非常重要。
成為夢想發展者
研究指出,如果人們互相鼓勵對方去實現彼此的理想抱負,他們就更有可能形成積極正向的情感聯系。發掘彼此潛藏的動機和夢想會成為彼此的親密關系提供無限潛能。要談談你的立場對你的特殊意義。
個人夢想,請不要躲閃
一旦你不再單純試圖解決問題,而嘗試揭示那些隱藏起來的個人夢想時,也許會有新的進展。
充分利用已有的常規活動,創造新的常規活動
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在期待什么,每個人都明白自己在這場活動中的責任。這就是常規活動具有的符號意義。
常規活動代表了一種文化價值和文化認同感,這種價值和認同感是我們維持與家庭、朋友、工作團隊或者社區之間關系的基礎。只要他是定期的,可以別我們預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