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看完電影,劇情忘差不多了,卻記住了電影中的這句臺詞。
窗外是盛夏光景,連樹梢都被施了魔法,紋絲不動。紅的樓,黃的瓦,綠的防護網,像是被人咬了一口的大西瓜。綠油油的水面,把周圍高的房、低的樹全罩在里面,那硬邦邦的建筑物也被染了一道道的綠印子,樹就顯得更綠了,那綠像是要流出來似的。天空掛著奶油色的云彩,黏黏膩膩,軟軟糯糯,就像底下的人們一樣,懶得不動。
屋內孩子還在熟睡,本就柔軟的五官,更顯得靜謐。雙眼闔閉,睫毛緊緊貼在上面,像是睡著的兩只蝴蝶。
丈夫上班去了,屋里只剩我和孩子。 這樣的生活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只有我和她相伴的時光。
我前半生的時間都試圖與自己和解,現在又多一人,空間有些擁擠,需要慢慢適應。
以前上班工作辛苦,熬夜加班是常事,總想著將來休息了,一定要看書學習,充實自己,千萬不能混吃等死。
即便是做全職媽媽,更要學會同理心,和孩子做好朋友,而非單純的母女關系。
養育孩子,諸多辛苦,瑣碎小事樣樣都要有耐心,想象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
中午喂她吃米粉,吃了兩口拒絕再吃。任憑我百般哄騙,使出渾身解數,她都無動于衷,并且手腳一齊上陣和我反抗,一勺米粉劈頭蓋臉,淋淋漓漓流在衣服前襟上。
無名火起,一觸即發。我渾身發抖,氣呼呼沖著她吵起來。
她的笑容還掛在臉上,卻已經走了樣。她盯著我,黑黝黝的眸子里反射出一張扭曲的臉,猙獰的擠在一起,顯得擁擠不堪的一張嘴臉。
僵持不過幾秒鐘。
她哇的一聲哭了,眼淚爭先恐后涌了出來。噼里啪啦的落在地板上,剎那間嘴唇就變成了深紫色,像是我小時候偷吃桑葚忘記擦嘴巴。歇斯底里的哭聲,把人的耳朵震得生疼。
她不再像往常一樣,伸出雙手尋求我的擁抱,開始執拗的和我較量。
我狠下心來,轉過頭不看她。 這更加重了她的哀號,眼淚鼻涕頃刻間爬滿了小臉。哀號變成悲痛不能自已。
我反問自己,我這到底是在做什么孽?
繼而,我擁抱著她,用手輕輕拍拍她的脊背。她馬上停止了哭泣,看著我,眼睛里充滿了恐懼。
用冷水給她洗臉,還未洗完,她就咯咯的笑了,這笑自帶魔法屬性,使她忘記了幾分鐘前發生的事情。
可我的心再難復平靜。
那從身體里面竄出來的不耐煩,如此大行其事、冷血、肆無忌憚。
我開始反思我的問題,這里面既有性格缺陷,也有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影響,而我還要粘貼復制給我的孩子嗎,這個還是一張白紙,生命中有無盡可能的小小人兒嗎?
不,我不要悲劇重演,可是我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此類情況發生,以后再有相似情況,我該怎么應對處理,這些都是未知命題,我暫時還不知道如何應對。
前方有一條寬寬的河流,吉兇未卜,我拉著這雙稚嫩的小手,慢慢摸索前進。
她是孩子,而我是巨嬰。
我倆面臨一項既復雜又艱巨的任務--心智成熟的旅程。
我與她相伴的時光,本就是甜蜜和辛苦的結合體,我不能只享受孩子帶來的歡聲笑語,卻不能容忍她的“撒嬌耍賴”。
我最大的錯誤示范就是以暴制暴,以家長的角色武斷的吵孩子。這是第一次,她哭了,而我繳械投降,那將來她就知道,哭是一招管用的辦法,照搬來用,屢試不爽。
當她不聽話與我產生抵觸時候,我首先應該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心態平和,再進行溝通與誘導。她不想吃飯,是因為那時玩兒心太重,還是別的原因沒有胃口,這是站在孩子角度所需具備的同理心。
孩子的行為習慣因人而異,種類繁多的育兒書也不過管中窺豹,雖說取的是綜合值和典型性的數據,可這樣一個泛泛指示說明,顯然不能解決我所要面對的問題。
成長,成了生命中一門課程,關于她的,關于我的。
孩子一歲了,擁有著驚人的學習能力,模仿奶奶跳廣場舞的動作,學習公園哥哥天真無邪的笑聲,毫無畏懼掙開大人攙扶的手,踉踉蹌蹌的走上幾步,知道按電梯,和爸爸視頻時會主動叫爸爸,時時刻刻都有新的發現和驚喜。
可我好像還是原地踏步,腦中熟知的育兒經驗非常有限,性格還是一如既往的擰巴,唯一學會的可能就是接受現實,是非黑白之外,又接納了太多的灰色地帶,得失一時也難以評判。
反觀下來,不是我得停下來等等她的腳步,而是我要快速學習,趕上她的步伐。
寶貝,原諒媽媽還不成熟,原諒媽媽還不夠強大。
以后,陪媽媽一起慢慢長大。
她醒了,舒展身體,伸伸懶腰,一骨碌坐起來,沖我笑著。
窗外的風吹來,熏的人暖暖的。落日慢慢沉在建筑物后面,害羞似的只露出半張臉。
我抱著她,慢慢的走向公園。
以上,皆為生活日常。 惟愿知足,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