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陪你慢慢長大

喜歡周末,喜歡休閑不緊張的生活節奏,喜歡靜靜的享受自己的時光。晚飯后,洗刷完畢,敷上一張面膜,安慰過敏的臉,冰冰涼涼的感覺降低了因臉頰發癢而急躁的情緒。拿起拖把,使出渾身力氣,拖去積攢一周的灰塵。適當的體力勞動調節了憂郁的心情,心莫名地爽朗起來了。拿起那本吳君如老師的《孩子,媽媽陪你慢慢長大》,獨自認真欣賞。

讀著一個個智慧的篇章,驚嘆和欽佩不由得涌現心頭:吳君如老師不愧是全國知名心理學家,她能夠敏銳地洞察孩子們的心理,陪著女兒度過一個個關口,一直到出國留學。“上學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無論是做作業、檢查作業,整理文具、削鉛筆等等,這些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可包辦。應該讓孩子知道,讓孩子自己學會照顧自己,爸爸媽媽只是陪著你!“出門看雨,連夜作畫”,一個雷雨交加的漆黑雨夜,竟然應允女兒一個人“出去轉轉——看雨”,盡管十分緊張,卻可以表面安寧地等女兒快到11點,知道女兒回來,懸著的心落了地,卻被女兒高漲的情緒感染,和女兒一起“瘋”,一起跑到雨夜中探秘,直到午夜12點才返回。看到這里,我真的很佩服吳君如老師內心的強大以及不一樣的胸襟,換成是我,早就會沖到大街上,呼名喊姓到處尋找,一定會緊張的手腳發抖,一定會在找到女兒之后大聲呵斥,然后苦口婆心嘮叨不完,更甚者是根本不會讓她——一個女孩子出門,更不會和她一起跑出去“再瘋一次”。當然,如果像我那樣,孩子不會靈光乍現,創作出無與倫比的絕版油畫。更不會有孩子獨自探險、獨自尋找和獨自發現的生命歷程。“順應天性‘去追星’、“挫敗和痛苦,請讓我自己嘗試”,因為大膽的放手,讓孩子知道獨自外出是最好的生存教育,讓孩子體驗真實的中考緊張情緒,懂得人生本來如此,哪能一帆風順,誰都會遇見挫折和不安。

讀了幾個章節,我抬起頭,視線偏離書本,落在正在學習的女兒身上。一股愧疚的感覺迫使臉頰發紅,猶如過敏癥狀。悔恨自己以前的專治,總是給女兒規劃好一切,不允許孩子自在的活出獨特性。再看一眼正在讀書的兒子,心中禁不住默念:尊重孩子,讓孩子像孩子一般的生活,給予孩子足夠的個人空間——真正的陪伴,不施壓、不控制,學會聆聽和尊重。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尊重孩子每一個決定!悄悄后退,讓孩子用孩子的方式走自己的人生路,學習相應的經驗、獲得相應的財富。

“媽媽,我提問你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個房間里塞滿了東西,人卻能自由活動’?”兒子的突然問話打斷了我的思緒。

“為什么呢?”我真需要動腦想一想。“哦,因為房間里塞滿的是空氣。”

“對。媽媽,再給你說幾個歇后語吧!”兒子神氣地說,此刻好像他是老師一樣。

“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芝麻開花——節節高;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沒等我回答,兒子已經開始滔滔不絕地“展示”了。然后,兒子還給我解釋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的含義:“比如我們要準備書香家庭的評選,沒有準備好足夠的材料,最后沒評上,唉,真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啊!評不上就不會有獎品,你怎么還能看這本書呢?”看著兒子稚嫩的小臉,有模有樣的描述,真的很欣慰,今天這么用心的聽他講話。聆聽兒子的成長。

看著面前兩個可愛的孩子,我暗自發誓:多讀書,多學習,力爭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