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
——《四海志·黃帝本紀》
天闕,相傳乃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千年以前,黃帝先征神農,后滅蚩尤,立碑于天闕之上,以告天下。
黃帝建天宮于天闕之巔,自號“天帝”,定國號“軒轅”。是年為軒轅元年。黃帝設六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秋官華夏,冬官司空,夏官司馬。
軒轅三年秋,黃帝頒《天朝律令》,為洪荒第一法則。后人稱其為《天規》。
《天規》首條:
八荒之內,六合之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再說一千年前,天下群雄并起,各占一方。黃河以北的有熊部落迅速崛起,征服各方,大有一統天下之勢。與此同時,黃河以南,九黎族部落也逐漸發展壯大。其首領蚩尤,身逾一丈,兼有鋼筋鐵骨,力大無窮。蚩尤早年,曾于銅山八十一怪結交,這八十一怪皆披銅甲銅盔,大刀闊斧, 勇猛無比。
九黎部落日益強大,于是蚩尤伙同八十一兄弟,渡過黃河,欲與中原各部逐鹿天下。
蚩尤眾兄弟渡河而戰,所到之處,勢如破竹,無人能敵,很快就掠奪了大量的土地。
當時,黃河上游有一姜姓神農氏部落,其首領榆罔號炎帝,與黃帝爭雄。黃帝與之三戰于阪泉,大敗之。
自神農氏起,共有九代炎帝,傳國五百三十年。榆罔敗后歸隱,與世無爭。
黃帝戰勝炎帝后,就遇到了北上的蚩尤。蚩尤與黃帝在涿鹿鏖戰,連戰九九八十一天,最終兵敗身死。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當奈公何?
蚩尤雖亡,諸魔未絕。蚩尤敗后,九黎族殘部退居荒野,養兵蓄銳,欲與黃帝再戰,以雪前恥。此暫不提。
涿鹿之戰中,黃帝曾與各部落聯盟。當時,黃河以北以天闕為中心,有乾荒、有熊、空桑、伏羲四大部族,分掌東、北、西、南四方水土。黃帝一統天下,分封諸王,天下遂鼎足而立。
軒轅黃帝,乾荒青帝,空桑白帝,伏羲玄帝。
自此天下太平,各安生息。
時有《四海志》一書傳世,凡百二十篇,十二本紀、二十世家、七十一列傳、九表、八書。不題撰人。
《四海志·天官書》載:
黃帝敗赤帝。遂戰蚩尤???。封青 、白、玄三王 ,自號天帝。居天闕上 ,諸侯來朝,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