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驅動力,事情完成的好壞很大一部分取決于驅動力。兒子的英語不好,我和他一起分析原因,也嘗試了一些方法,都很難堅持見效很久。完全找不到內在驅動力,很無奈。
書中提到的積極性誤區,獎勵他的積極性,這點我沒有用過,覺得這樣做,不科學。比如現在他喜歡這個東西,得到后,就會失去積極性,隨著年齡不斷長大,很難再用物質去滿足他。所以很想培養他的第三驅動力,變成我想學英語,這樣對于他才是長效的方法。努力中,不管是督促,還是逼迫,英語必須學好,直到自己要學英語。
書中還提到了外界刺激,這點我做的不好,可以嘗試一下。以后讓他自主學習,時間自己安排,把學習變成很自主的事情,自己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說了兒子,其實我自己做的也不好,比如每天的晨讀感悟,最近幾天都沒有交。因為身體原因,最近都沒有太多看手機,也不想寫感悟,關鍵也寫不出,看著大家寫的那么好,更不想寫了。雖然有獎勵政策,但對我沒有吸引力。內在驅動力,讓我堅持寫,可是作用也不大,最終被我的惰性戰敗了。直到今天班委無憂加我好友,把我拉進三組的群,大家互相監督寫晨讀,我的惰性嚇跑了。這就是我的外界刺激源,刺激到我,讓我加深了對自己加入小灶群的初衷,多多輸入,多多思考,多多輸出,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方法。
感謝貓叔讓我加入小灶群,增長見識,有幸認識這么多優秀的各行各業的牛人。
感謝班長Angela Zang特別大愛,不光自己優秀,還想方設法帶領大家一起優秀。
感謝班委組織的同桌模式,讓我不再孤獨,謝謝大家,2017和你們同行,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