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以前做很多什么事總是會三分鐘熱度,沒有什么事情能讓我充滿全部的熱情去做。
加入小灶后才開始出現了一些以前從未有過的品質:堅持,堅持晨讀從加入小灶開始每天都堅持寫晨讀感悟,雖然寫的還是不怎么樣,但感覺還是有一點點進步的,也重新開始了看書寫字。
堅持這件事情需要什么呢,需要的就是驅動力,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些驅動力。何為積極性誤區、第三驅動力和外界刺激。
一.積極性誤區
很多家長都是以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學習:你把這張試卷做完我就帶你去買一件你喜歡的玩具。可能一開始孩子會表現很積極,但是時間長了孩子們也學會了討價還價,我還要再加一個陀螺。
當外在的驅動力已經無效時,怎樣才能讓人有動力呢?
二.第三驅動力: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欲望。
內心所向。
每個人都有這個第三驅動力,但是有時候它需要一點外界的刺激。
三.外界刺激:
1.自主選擇權,當別人指派你去做一件事情本來這件事并不是你所討厭的事,但是很有可能因為是別人所指派的便會產生逆反心理。就像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管教越嚴那么孩子的反應就有可能越大。適當給自己或別人一些自主權更有效。
2.專精。學習時,不做簡單到自己閉著眼都會的,不做讓自己完全不懂看了頭疼的,學習那些剛好有一點點挑戰的,能夠激起更大的學習動力。
3.利他。以「外在」利益目標的驅動力,并不長久。就像一個老彩民,中了五百萬,短時間內他可能會感覺幸福,可是過段時間這種幸福感會慢慢消失,不會再有新的動力。只有「內在」的,發自內心的希望外界變好,才是最持久的驅動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想說我又寫著寫著睡著了-_-||? ? 看來驅動力不夠啊!)
參考書目:《驅動力》「美」丹尼爾·平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