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積極心理學——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什么是美好?快樂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的狀態是幸福?追求美好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他人和社會以及自我作為一個整體,在其中都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生命才更有價值和意義?
美好的生活狀態 ,是選擇和選擇的自由,是愉悅,酣暢,投入,或者簡單的自我接納。
快樂的感覺是持久,釋放,自我節制地去愛或被愛,是人格統一,自主實現所有期望,達到生理,心理和社會關系,心身的和諧狀態。
而幸福是種自我覺察,每天都有些小事讓你滿足,有些大事讓你看到希望,期待效能最高,希望感最強,然后保持健康,在不斷投入狀態去完成最大的目標。
而他人很重要,積極的社會關系,愛情,依戀,友誼,人與人感情的經營,有等價有放縱的互相依賴,無論能力如何,智商情商逆商指數高低,都可以達到一種包容,和善 ,自我價值保護又相互尊重的畫面。
而這一切都少不了積極樂觀的個性魅力,人格可以自我修正,而被泛化受歡迎的性格可以給人帶來力量,性格是種資源,而負性就是種陷阱,回顧成長經歷,結合現狀,假設建立聯系再驗證,找出性格缺陷,在不斷調整完善,最后可以勝任不完美人格的社會角色。
我們不缺幸福,缺的是一個方向,一個指標,一種心情,一個合作伙伴,去達到一種享受生活的境界。只要夠堅持,自我完善就是幸福和生命本身的意義……
廿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