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米燕的成長軌跡為主線,寫在大山里長大的60后、70后女孩的命運。
1987年的春節(jié),米會計家格外熱鬧:紹鴻買回來一個17吋大電視。宋家灣沸騰了。自從三年前村子里通了電,好多家都買了收錄機。但是整個生產(chǎn)隊里,只有宋芝家和生產(chǎn)隊長家有電視機,不過都是9吋的。大家奔走相告,都說年三十那天要來紹鴻家守歲,順便看看大電視,看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米會計很是自豪,三十年河?xùn)|轉(zhuǎn)河西,養(yǎng)了一群孩子,窮了半輩子,如今,他們家也有鄰居沒有的東西了。紹鴻忙乎著做接收天線,別看紹鴻學(xué)習(xí)不行,搞這些,他聰明得很呢。他不知道從哪兒找的鋁管,用老虎鉗把鋁管的兩端向里彎曲成S型,然后把這個自制天線高高架起在屋后的棗樹上。
紹鴻趴在靠著棗樹的梯子上,移動著天線,米燕透過打開的窗子,跟哥哥匯報著:“不太清楚。”“不清楚。”“看不見了。”“就這樣,這樣很清楚!”兄妹倆折騰了好半天,才把天線的位置固定下來。
年三十這天,鄰居們吃完年飯,就三三兩兩的往米會計家來。米燕娘趕緊洗干凈碗筷,開始炒花生和南瓜子。為了春節(jié)特制的花生糖、紅薯干也放在大盤子里,端了上來。
過年,要的就是紅紅火火。米會計把冬天里準備的最好燒的干樹根添到了火垅里,火勢越旺,預(yù)示著來年越紅火。鄉(xiāng)親們也不客氣,一邊喝茶,一邊吹牛,一邊吃著點心。
其實,真正看晚會的,就是一群小孩兒和年輕人:電視機放在臥室里,房間只有那么大,根本擠不了多少人。老人們也就伸頭看一眼,只是新奇,對電視節(jié)目本身,并沒有多大興趣。他們更喜歡聚在一起聊天,聊年成,聊孩子們的事情。屋里看晚會的小孩兒,只是看個熱鬧;真正覺得晚會有意思的,是米燕他們這些上學(xué)的學(xué)生,以及紹鴻他們這個年紀的姑娘小伙兒。
小爺爺也唆著煙袋鍋過來了。他剛在火垅旁坐下沒一會兒,就被大火烤得渾身冒汗。他把煙袋叼在嘴里,一邊解開棉襖的紐扣,一邊對大伙說:“火燒得這么旺,看來我們老米家是又要添丁進口了吧。”
米會計把家里上好的煙絲給老叔裝了一袋,說:“紹鴻過了年就二十了。小爺爺也幫忙相著點,看有合適的,給他介紹個。這給老米家添丁還不是遲早的事!”“是啊是啊。”大伙兒都隨聲附和道。
小爺爺抽不慣紙煙,但是過年的時候,他在縣城工作的兒子還是會捎幾條好煙回來。小爺爺一邊給大家分發(fā)兒子帶回來的煙,一邊揚著眉毛說:“我早就幫紹鴻相好了。”說了這句,這老漢卻故意賣了個關(guān)子,不往下說了。大伙兒都問是誰家的姑娘,米會計更是迫切地想知道。
“我大丫頭家的大閨女,秀玉。跟紹鴻同歲,丫頭雖然讀書不多,但是顧大局識大體的。上次我大丫頭回來,我跟她提過這個事,她也滿口答應(yīng)。我讓她回去先問問閨女的意思。這不還沒等到回音嘛,所以還沒跟你們提。過幾天我大丫頭回來拜年,我就知道準信兒了。”小爺爺慢條斯理地說。
米燕娘聽了滿心歡喜:“他叔啊,大妹她答應(yīng)了?她要是答應(yīng)了,這事就八九不離十了。他們家啊,就是大妹當家呢。”小爺爺看了米燕娘一眼:“大丫頭滿口答應(yīng)。她還說,你們夫妻倆當初可是把她當親妹妹待的。她沒什么報答你們的,反而對不住你們。她沒把三丫頭帶好,讓她燙了個疤,這事她一直放在心上呢。何況紹鴻這孩子挺好的,她也看得上。”說到米軍,米燕娘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么,但又什么都沒說。
米軍年前寫信回來,說就不回來過年了。跑來跑去的,車費也貴。反正廠里還有好幾個女孩,都不回家過年。現(xiàn)在家里熱熱鬧鬧的,可米軍那孩子,也不知道過年有沒有吃上肉?米燕娘想著。
大年初二,小爺爺家的大女兒就回來拜年了,她還帶回來一個好消息:秀玉同意這門婚事。兩家一商量,流程由米會計夫婦在家走,紹鴻過完年再去打一年工,掙點錢,年底回來,就把婚事辦了。
米會計夫妻倆這下算是吃了定心丸,對待這個大妹妹又格外熱情些。紹鴻對這事自然也是滿意得很,他對秀玉知根知底,秀玉長得俊,性格也開朗,只是講到結(jié)婚,他還是有點不好意思,膀大腰圓的他竟然有些臉紅。
寫一篇農(nóng)村題材的小說是我的夙愿。沐兒感謝您的閱讀和喜歡。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