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朋友告訴我們他拿到了哈佛的offer,兄弟們都很激動。我也是,記憶泛起漣漪。
七年前初三,我和他一起進了鐵一中,住在同一個宿舍,不同班級。那時候他還是個小個子,精瘦,黑皮膚,像小英雄雨來。剛進校的時候我們好像都是年級幾百名,然后使勁兒往上趕。他成績越來越好,我也是,但比他稍差。不過他數學是短板,第一次還是第二次模考數學好像考了八九十分,我100多分。他一個人坐在凳子上哭,我沒有安慰他。年幼膨脹的嫉妒心理讓我口不擇言地挖苦了他幾句,我記得他氣憤而無奈地盯著我走出了宿舍。
中考的時候,我順利進了鐵一中高中部,他失利落榜,花了幾萬塊錢擇校費進來。他在S9我在S4,還是原來那棟宿舍,他在頂樓我在二樓。碰面的機會不多,有一次和他在宿舍門前的報刊欄遇見。他身長好像已經高出我了,狡黠地沖我笑笑,問我月考多少分兒,我笑著回問他你多少,然后發現我倆考了同一個分數。
高二的時候文理分班,我們都進了7班,并且分在了同一個宿舍。然后我一直墊底,他則前進到了一個穩定的位置,上下浮動,偶爾會進年級前十,我真心為他高興。他隔幾周會回一趟漢中老家,帶幾部精彩的電影或短片,不葷,都是《肖申克的救贖》《讓子彈飛》這類的,那時候大家還喜歡科比,他也會帶來些科比的集錦,四五個人拿著他的臺電MP4消遣。他那個時候還沒看過AV,有一次我們幾個在床上傳閱,聲音開得老大,他在床上有點忍不住了,不過處理方式是下床開燈做電磁感應的物理題。
高考的時候,我一如既往地墊底進了武大,他再次失利去了北航。不曾想分隔異地,五個結下戰斗友誼的兄弟卻連在了一起,微信群竟保留了四年,活躍度居高不下。大二的時候他說阿姨要他考SAT,去美國讀書。最后他去了UIUC,讀的是數學。有段時間他常常和我私聊,講他的辛苦,他的迷茫,他的蠢動。但他用努力回答了所有,他是我身邊最使勁兒的那個。
大四的時候我選擇了創業,上了這條路才知道有多難走。和他交流的時間變少了,和每個人交流的時間都變少了,我開始有我的辛苦,我的迷茫,我的蠢動,我知道我需要像他那樣努力。我的朋友讓人相信了一些事情,而這個世界最缺的就是這種樸實的信仰。他拿到了哈佛的統計offer,他說他還在等斯坦福的。
我用七年時間見證了他的長成,我想他的BGM才剛剛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