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把很久以前買的《論語》找出來重溫了一遍,還別說,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如何能做到心態平和呢?不妨看看論語里面這個“恕”字。懂得記住了這個字,相信對人的一生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昨天在我腦海非常深刻地記住了這個字。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子貢問了老師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說:“您能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
老師以溫和的口氣對他說:“其恕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吧。
這個“恕”字,老師又加了八個字的解釋,叫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也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如果做到一點就夠了。
什么叫“半部《論語》治天下”?有時候學一個字兩個字,就夠用一輩子了。
這才是真正的圣人,他不會讓你記住那么多,有時候記住一個字就夠了。
下面是我對“恕”,字的理解,如有不妥?請各位老師指正。
我理解的這個“恕”字,就是要常常寬恕別人,俗話說得好:讓人三分有何難,留有余地天地寬。往往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不能總盯著別人的短處,看不到人家的長處。
不能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人,這樣會把別人的不足放大。
是人,都不完美;人都有缺點。
如果學不會體諒,做不到寬容寬恕,就會引來矛盾,發生沖突。
蘇聯大文豪高爾基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玷污。”
做人,要常常反省自己,遇到困難不要把責任和錯誤,推到別人身上。
一個懂得反省的人,一定能記住別人的好處,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一定能看到別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
其實,一個人的視力本能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
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以后我要多關注內心,相信只有內心豐富豐盈富足了,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想一生過的幸福,不妨也記住這個“恕”字好了。